【焦点关注】 家政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
业内专家提出,家政员的工资不能随意开价,而应与技术等级、工龄长短、工作态度以及用户反馈等挂钩。 家政员的技术等级国家早有规定,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等。不过,技术等级引出了又一个问题:沪上绝大部分家政服务员缺乏培训。据了解,现在在岗的数十万从业人员,受过培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到10%。记者从市劳动保障局了解到,上海现有的初级家政人员培训机构仅22家,中级和高级家政人员培训机构共12家。这些机构培训的初级家政员总人数去年只有2792人,历年来的培训总数也只有3万多。这是不成比例的。有些大型家政公司也搞培训,发个上岗证,更多的中介机构只是把人介绍出去了事。由于上海没有一套家政服务的培训机制,没有强制培训的措施,导致众多服务人员不培训也照样上岗、拿高薪。 另外,本市对家政服务行业缺乏规范和管理,也是这个市场比较混乱的原因。上海至今没有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多家家政公司为此呼吁了好几年,至今难产。现在,拥有6000名家政员、2000名月嫂的巾帼园家政公司只是牵头成立了一个家政服务绿色联盟。这是因为家政服务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民政局管民办非企业组织;劳动局管非正规就业组织;工商局管企业;社区、妇联管再就业、4050组织。此外,还有一些没有资质的夫妻老婆店,俗称“黑店”,照样生存。 如果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尽快成立,就能规范这一行业的运作,并对从业人员的资质加以审核,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岗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还可对家政服务员的工资作调控,避免出现上涨过快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