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报道
 第A18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 广 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住户“借天借地”违法搭房屋——
破墙盖“空中楼” 占地建“二层阁”

张欣平 沈晓岚 葛晓路 朱蓓静

  ■ 沪太路631弄的“空中楼阁”比比皆是
  ■ 洛川路宜川一村低层乱搭建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和志愿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现场目击了几处“空中阳台”和“空中楼阁”,发现违法搭建者“借天借地”的功夫着实不浅,作浴室的、作卧室的、还有开店的、作书房的,可谓五花八门,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违法”出于需求   

  在大连西路上的玉田新村里,这些奇特的“建筑”对居民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始建于1957年、1991年经过翻修的玉田新村现有145个门牌号,可自己冒出来的“空中楼阁”,却至少有30个,而几乎幢幢底层住户的门前都探出了“脑袋”,“地上铁笼”一字排开,煞是“整齐”。

  ◆  “现在我姐姐也过来住了,当时我就害怕这58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住五口人,太拥挤,东西都没地方放。”陈先生是去年5月份带着母亲和妻女搬来这里的,“有几个老居民跟我说,你住顶楼,东西没地方放就往上面搭个阁楼好了,天上地上都可以借来用的。”

  ◆  “我们这是老小区了,没有储藏室,杂物没有地方放,儿子媳妇的自行车放在外面又不安全,我们住在一楼,看人家都搭出来,我们也就学了。”居民罗阿婆告诉我们。

  居室或淋浴室   

  走进闸北区沪太路631弄小区,记者看到几乎在每家的窗户外都搭着一个封闭的小阳台。走近细看才发现,墙面外固定几个三角架,上面铺一块钢板或木板,搭起一间约3平方米的小房子。搭建如此简陋,阳台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小区管理员潘阿姨告诉记者,这里的楼房8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间和卫生间。有的一家三代人挤在不足15平方米的一室内,无奈之下居民只好在窗户外搭建空中阳台,大多用作居室或淋浴室。

  一些房屋下沉   

  当被问及居民是否知道违法”搭建的危险时,潘阿姨说,“因为承重过大,一些房屋下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虽然大家都担心说不定哪天房子就会突然塌下来,但还是没人拆除违法”建筑,房间这么小,又要住这么多人,有什么办法呢?”一旁的居民李老伯指着一幢五层楼房说,“这里原来只有四层,最顶层也是居民自己搭建的”。

  一栋二层小楼

  在延长路宜川一村内,记者看到不少住户把外墙敲破,用铁支架、木板等材料搭出了空中阳台,挂在墙头,远远望去颇像一个个巨型的鸟笼。小区内,多数院子都被加了屋顶作为住房使用,151号的一户二楼居民甚至在一楼院子的屋顶上又建了一层,养花育草,俨然一栋二层小楼。

  建议政府改建   

  139号楼的一住户家,居住着一家三口,16平方米的小屋极其拥挤。由于楼里的卫生间是2户一个,厨房更是4家共用,平时洗澡也只能在屋里洗,“空中阳台”的作用显而易见。居民许阿姨说:“现在有条件的人都搬走了,这里住的,不是生活水平比较低的,就是外地来租房的人。我们希望政府能来管管,改建一下。”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志愿者 沈晓岚 葛晓路 朱蓓静

  评论 07073110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