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 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求职
 第B20版:求职· 培训·留学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上海地产
  
2007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滨河街公寓

刘心武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会马上想起苏联作家特里丰诺夫的同名小说。在莫斯科人的语境里,“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也有以此命名的一部小说,作者是雷巴柯夫——意味着“苏联时期的高干子弟”,而“滨河街公寓”,则意味着“高干(含高资)楼”。

  乘游船在贯穿城区的莫斯科运河上观览两岸景色,你会发现,“滨河”可是了不起的地理位置。克里姆林宫、救世主大教堂、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高尔基公园……这些河畔的建筑或绿地,全是了不起的空间。也有一座工厂一直坚守河岸,外墙上画着一个巨大的扎头巾的俄罗斯女童——那是历史悠久的“红十月巧克力工厂”,那女童头像就是他们的商标。“红十月巧克力”的产品即使不喜欢它偏甜口味的游客,往往也会忍不住买些带走,这是因为从苏联时期直到如今,这家工厂的产品一直在推出以俄罗斯古典名画为包装的系列,买回去吃糖倒是其次的事,那些印制得非常考究的俄罗斯名画,百赏不厌,有的人就几十年来耐心积攒这个系列的糖盒,据说有的外国人在苏联解体后,害怕这家糖厂倒闭,或不出名画系列的包装盒了,后来故地重游,发现就这种巧克力而言,江流石不转,依然原汁原味,包装盒的名画系列,又推出了新品种,欣喜异常,购买之余,也痛感人类文明的某些成果,是绝不会因政治风云的变迁,而轻易消失的。

  “看哪,那就是二战前的滨河街公寓!”朝朋友指点处望去,发现那是一栋外表非常刻板的灰色方形建筑。不算很高,公寓只有窗户却并无阳台。特里丰诺夫描写的应该就是这座公寓。它在那时候就有电梯,代表着一种特权,小说里的电梯工狐假虎威,常对来公寓找高干子弟玩的平民子弟歧视、刁难。小说里写到,平民子弟头一回进入那样的公寓内室,看到种种从西方搞来的东西,目眩神昏。后来传说很多,说有条暗道与克里姆林宫相通,常常是午夜时分,会有人来敲某家的门,那么,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那家主人被紧急提升了,一是被带走后迅疾处决。姑妄听之。细观那栋公寓,显然已经加以重大改造,原来三合的格局改成了四合并且完全封顶,啊,是改成了一个剧场。作为观众,我们是希望生活本身富于戏剧性,还是希望戏剧具有生活性呢?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吧?

  “嗨,这才是真正的滨河街公寓!”朋友又指点,一位年轻的游伴不禁幽默:“怎么忽然到了北京西直门外啦?”北京西直门外有座北京展览馆,五十几年前它叫苏联展览馆,当时上海也盖了一座形态雷同的,再后来北京使用至今的军事博物馆,也是那样的建筑风格。当时苏联向外推行它的优越性,这种大体量的,严格对称的,中央凸起,并且最后形成一个镏金的细尖塔,塔顶再装饰一个夺目的红五角星的建筑模式,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苏维埃气派的典范。二战后率先盖起来的一栋是莫斯科大学,位于城市仅有的高地上,那时把小山命名为列宁山,现在恢复到原有的名字——麻雀山。莫斯科大学主楼现在望去也令人敬畏:密布的小窗在庞大的楼体上形成蜂巢式的意蕴,象征着个人必须融入集体,而挺拔的镏金塔高高托起红星,则昭示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实现。这种意识形态建筑,上世纪一共在莫斯科建成七大座,不熟悉的人到了莫斯科往往会把它们弄混,朋友指点的那座滨河街公寓,我就总跟乌克兰大饭店和他们的外交部大楼混淆。

  这座蜂巢式、尖顶高举五角星的公寓楼,当年是需要特批才能入住的,大体而言,其中纯粹的官员并不多,主要是些有着荣誉称号和虚衔的社会名流,包括著名科学家、文学艺术家、赢得金牌的体育明星……等等。如今新一茬的富人和明星名流已经未必看得上这样的公寓,住在里面的或者垂垂老矣,或者是早年那些名人的后代,从外表上看,这滨河街公寓俨然是美人迟暮的意态。

  河岸那一边,有两栋并列的高楼,顶部仿佛是建成后尚未拆尽的脚手架,细看,原来人家那是一种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喻意的处理——表示“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嗨,总算看到了比滨河街公寓提气的建筑啦!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