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带鱼 王洪亮 |
|
◆ 王洪亮 如果将带鱼归于海鲜之类肯定会惹人发笑。但不可否认,带鱼却是最早和平民大众亲密接触的海味之一。在那已经过去但并不遥远的年代里,体形苗条的带鱼曾以无与伦比的曼妙姿态和口味支撑并点缀着我们朴素的生活。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光中,它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我们关于海洋生物口腹之欲的所有想象。带鱼并非昂贵之物,但在那时,吃到的机会还是相当有限,不仅其本身凭票供应,更因为炸它时所耗费的油也是限量供应。每煎一回带鱼,光那小半锅油就让那些勤俭持家的主妇们心疼半晌。以我个人之见,煎带鱼最好用猪油。家畜的油香与带鱼自身的微腥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双重的香与鲜。况且,猪油加热后那种特有的动物油脂的荤香,夹杂着飘荡在厨房甚至整个居室空间的油烟味儿,总能给人带来一种世俗而又市井的幸福感。但是现代饮食科学证明,猪油起烟点较高,能制造出浓浓的油烟,且易氧化,不利于健康,所以猪油现在已被逐出了我们的厨房。 就干煎带鱼而言,我的偏爱与众不同,追求的是愈小愈窄愈好。大带鱼肉厚,不易入味,煎好后虽然品相优良,但肉质粗糙,食后毫无余味,宛如一个心仪已久却无缘结识的美女,真正认识和了解后,才发现不过徒有其表而已。小带鱼则不同,经油一煎,又焦又香,又酥又脆,尤其是接近鱼尾那段,最能代表带鱼之精髓。其实,任何生物都是幼小者鲜美,如雏鸽、乳猪、童子鸡之类,愈年幼,其质愈纯洁。 现在烹饪的原料越来越丰富多彩,有些甚至到了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地步,烹饪的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与时俱进,而我们的味蕾似乎也并未退化到不辨香辣的地步。个中原因,就是饮食的气氛变了。 儿时能吃到的海味除了带鱼之外,还有黄花鱼。记得那时黄花鱼的价钱不过几毛钱一斤,如今的身价早已翻了何止百倍。而带鱼明显不求上进,造成如此原因并非是带鱼的滋味赶不上黄花鱼,而是经济学中那条放在任何领域都百试不爽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起作用。几十年来,我们的人口在迅速增加,但餐桌上的带鱼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可见,带鱼资源有多么丰富,这也打消了我对带鱼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黄花鱼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