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似乎很凉爽,谁知汗水却流个不断。高温酷暑天,记者走访一些鲜为人知的艰苦工种—— 特殊的岗位 特别的“酷热” 张骋 杨路遥 许明 |
热、酷热、酷热难耐,累、劳累、劳累难当。最近气温频频摸高,烈日当空,热浪袭人。 “换到室内上班就好了。”热晕了的除草工小凌如是说。殊不知,一些看似凉快的工作环境,劳动者也同样浸泡在汗水里,就像古人所云的“如坐深甑遭蒸炊”。 制冰工人张师傅 一冷一热两重天 【关键词】 忽冷忽热 【热度】 ★★★ 搬运零下8℃的冰块,进出极度寒冷的冰库,制冰工人用汗水输出“冰凉”,却依然逃不脱高温的俘虏。记者跟随上海景阳食品冷冻厂的班组长张伟民一起,体验了一回冰火两重天。 在温度最低的冷冻食品库,温度最低的要数零下20℃许的仓库中央,人进去不到30秒,就浑身颤栗,一身鸡皮疙瘩。近60℃的温差,让身体挑战极限。这些长时间在冷冻库搬运货物的工人,身上披着厚重的棉袄,成了炎夏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常温的制冰车间里,一块块重约70公斤的大冰块在“见到世面”的瞬间嗤嗤作响,搬运工人不断将新鲜出库的冰块搬上室外的货车,冰水流,汗水也流,一会便浑身湿透。“像这样冷热交织,不生病是运气了。”张师傅一边擦汗一边介绍。 持续高温,用冰需求量也节节上升。制冰厂每天要生产近200多吨的冰块,送往各大动物园、医院、机场、农贸市场等用冰大户,却依然供不应求,订单仍像雪花般飞来,制冰工人们一刻也不敢怠慢。“天气越热,我们工作量越大。”张师傅说罢,又开始新一轮的“与冰共舞”。 救生员蔡先生 真想一头扎进游泳池 【关键词】 潮热 【热度】 ★★★★ 纵身跃入泳池享受清凉,是夏日里的避暑良方。但有多少人能想到,同在泳池岸边的救生员们,亦是高温作业群体? 中原体育中心是本市东北块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这里的室内游泳馆在夏天很受周边居民欢迎。池水的温度在29℃左右,但泳馆室内温度却在33℃以上。泳池岸边空气湿度高,加上空气中有一股漂白粉味道,人相当难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救生员个个“赤膊上阵”,认真观察泳池情况,及时告诫做危险动作的泳客。泳馆郑主任介绍说,普通救生员每天工作6小时,做1小时休息1小时,否则精力难以集中。 上海游泳馆救生员处的蔡主任也向记者“诉苦”,那么大的泳池,不可能安装空调,岸边室温超过34℃。由于潮热,救生员都是分两批轮换上岗。值班救生员的多少是泳馆根据泳客数量配备的,高峰时段得有8名救生员“站岗”。在非救生过程,救生员规定不得下水,于是他们也只能“望梅止渴”。 室内停车场小刘 有空调的地方像“天堂” 【关键词】 闷热 【热度】★★★★★ 昨天下午2时,在家乐福超市古北店的停车场里,两位工作人员正一前一后,将一条20米长的“长龙”从四楼的免费停车场送往三楼的收银区,这条“长龙”由四五十辆手推车组成,让工作人员小周和小刘大汗淋漓。 送完“长龙”,小周和小刘钻进了旁边的书店,沿途还不忘牵走几辆碍道的手推车。有空调的书店,算是他们的“世外桃源”,可惜不能久留。操外地口音的小周来此工作已经有几个月了,当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最难受的,还是这闷热的停车场环境,小周说:“这两天平均温度超过40多℃,上次有人测过!”一旁的小刘说,4楼室内停车场是个闷罐子,没有排气装置,白天比室外高出10℃。有时两人明知太阳暴晒,也宁可跑到室外的5楼停车场走走,透透气。 见习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张骋 杨路遥 许明 (工作环境中还有哪些特别的“酷热”,欢迎读者拨打962288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