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 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求职
 第B20版:求职· 培训·留学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A08版: 社会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环境似乎很凉爽,谁知汗水却流个不断。高温酷暑天,记者走访一些鲜为人知的艰苦工种——
特殊的岗位 特别的“酷热”

张骋 杨路遥 许明


  热、酷热、酷热难耐,累、劳累、劳累难当。最近气温频频摸高,烈日当空,热浪袭人。

  “换到室内上班就好了。”热晕了的除草工小凌如是说。殊不知,一些看似凉快的工作环境,劳动者也同样浸泡在汗水里,就像古人所云的“如坐深甑遭蒸炊”。

  制冰工人张师傅

  一冷一热两重天

  【关键词】 忽冷忽热 【热度】 ★★★

  搬运零下8℃的冰块,进出极度寒冷的冰库,制冰工人用汗水输出“冰凉”,却依然逃不脱高温的俘虏。记者跟随上海景阳食品冷冻厂的班组长张伟民一起,体验了一回冰火两重天。

  在温度最低的冷冻食品库,温度最低的要数零下20℃许的仓库中央,人进去不到30秒,就浑身颤栗,一身鸡皮疙瘩。近60℃的温差,让身体挑战极限。这些长时间在冷冻库搬运货物的工人,身上披着厚重的棉袄,成了炎夏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常温的制冰车间里,一块块重约70公斤的大冰块在“见到世面”的瞬间嗤嗤作响,搬运工人不断将新鲜出库的冰块搬上室外的货车,冰水流,汗水也流,一会便浑身湿透。“像这样冷热交织,不生病是运气了。”张师傅一边擦汗一边介绍。

  持续高温,用冰需求量也节节上升。制冰厂每天要生产近200多吨的冰块,送往各大动物园、医院、机场、农贸市场等用冰大户,却依然供不应求,订单仍像雪花般飞来,制冰工人们一刻也不敢怠慢。“天气越热,我们工作量越大。”张师傅说罢,又开始新一轮的“与冰共舞”。

  救生员蔡先生

  真想一头扎进游泳池

  【关键词】 潮热  【热度】 ★★★★

  纵身跃入泳池享受清凉,是夏日里的避暑良方。但有多少人能想到,同在泳池岸边的救生员们,亦是高温作业群体?

  中原体育中心是本市东北块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这里的室内游泳馆在夏天很受周边居民欢迎。池水的温度在29℃左右,但泳馆室内温度却在33℃以上。泳池岸边空气湿度高,加上空气中有一股漂白粉味道,人相当难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救生员个个“赤膊上阵”,认真观察泳池情况,及时告诫做危险动作的泳客。泳馆郑主任介绍说,普通救生员每天工作6小时,做1小时休息1小时,否则精力难以集中。

  上海游泳馆救生员处的蔡主任也向记者“诉苦”,那么大的泳池,不可能安装空调,岸边室温超过34℃。由于潮热,救生员都是分两批轮换上岗。值班救生员的多少是泳馆根据泳客数量配备的,高峰时段得有8名救生员“站岗”。在非救生过程,救生员规定不得下水,于是他们也只能“望梅止渴”。

  室内停车场小刘

  有空调的地方像“天堂”

  【关键词】 闷热  【热度】★★★★★

  昨天下午2时,在家乐福超市古北店的停车场里,两位工作人员正一前一后,将一条20米长的“长龙”从四楼的免费停车场送往三楼的收银区,这条“长龙”由四五十辆手推车组成,让工作人员小周和小刘大汗淋漓。

  送完“长龙”,小周和小刘钻进了旁边的书店,沿途还不忘牵走几辆碍道的手推车。有空调的书店,算是他们的“世外桃源”,可惜不能久留。操外地口音的小周来此工作已经有几个月了,当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最难受的,还是这闷热的停车场环境,小周说:“这两天平均温度超过40多℃,上次有人测过!”一旁的小刘说,4楼室内停车场是个闷罐子,没有排气装置,白天比室外高出10℃。有时两人明知太阳暴晒,也宁可跑到室外的5楼停车场走走,透透气。 见习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张骋 杨路遥 许明

  (工作环境中还有哪些特别的“酷热”,欢迎读者拨打962288告诉我们。)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