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什锦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不要把“招才”当“招财”

徐迅雷


  徐迅雷

  日前,人事部下发《关于规范人才招聘会管理改进人才招聘服务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人才招聘会的监管,“坚决打击高收费、乱收费行为,切实维护参会单位和应聘人才的合法权益”。

  这些年来,人才招聘会越搞越闹猛。有的招聘会组织者,甚至有些入场招聘的单位,明为“招才”实为“招财”,人事部看准了问题,出手规范市场,这是好消息。

  人才招聘会属于“服务业”,本身并无多少“科技含量”,可如今为何这么“牛”?皆因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单位很牛,人才很熊”。“数万学子热逛毕业生专场”、“××大型招聘会被十万人挤爆”……人才招聘会动辄迎来万头攒动、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招聘会”对求职者卖门票、对招聘单位收场租,这个平台就“包赚不亏”。

  搭建“平台”为求职者服务,适当收取费用也无可厚非,但不能将它当作生财之道、敛财工具。可事实上不少求职者被忽悠,在利益主导下,国家有关对应届毕业生免收门票的规定被一些地方虚置。曾有大学生发布求职账单,找个“婆家”得花上5000元,外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求职者不是比拼“才气”而是比拼“财气”,这样的招聘就扭曲了。

  看看那些到招聘会上摆摊设点的单位,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招聘”,喜见招人,乐见走人,走走招招,真是上瘾;有的借此打“广告”、造“影响”;有的在与劳动者签约时,收取“诚信金”来约束员工跳槽,成了变相的“押金”;诚信缺失还导致了求职学生与招聘单位互不信任,甚至双方求助“侦探”来调查真实信息。

  人才招聘会的本质是“信息提供”与“信息沟通”,人才资源是社会资源中唯一不断增值的一种资源。人事部这次要求加强信息管理,事先重视审查、事后不忘核查,“一旦发现招聘会举办单位、参会单位发布虚假广告、不实信息,要会同工商部门及时予以查处”。“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是人才招聘的原则,对于那些擅长忽悠、只顾“招财”的招聘会,是该让它“歇菜”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