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什锦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养猪状元”谈致富经
养猪如炒股紧“捂”不放

柯学东


  “前两天,两位樟树的猪贩子砸了十几万元现金在这里,要订两车生猪,可我不打算放栏。如今猪肉价格这么高,多养一天,就多赚一天的钱,我有必要那么急吗?”柯遐利光着膀子从猪栏里钻了出来。

  在赣西北,这位“养猪状元”、养猪协会的会长毫不讳言地给记者透露着他“捂”栏的原因,柯遐利自称养猪5年从没遇到过这么好的时候。现在,像他这样的大户,着急的是补栏,而不是放栏。

  肉价看涨大户“捂栏”

  在江西省九江市,今年43岁的柯遐利是公认的养猪“大佬”,5年前,他筹集100万元资金开始搞规模养殖,硬生生地在瑞昌市(县级市)南义镇搞起了一个养猪产业基地。如今,柯遐利的养猪场年出栏达5000头,而在南义镇这个只有4000多户人家的小镇,规模养殖户达到了125家,年出栏猪8万多头。在江西,达到这一养殖规模的基地并不多。

  记者在九江调查时发现,市场生猪的短缺除了去年肆虐的一场疫情导致大量母猪死亡、流产和栏猪吃紧的原因外,也与规模养猪户“捂”栏,控制生猪供应量有关。

  在控制出栏量的同时,柯遐利这些大户也不愿意出售仔猪,仔猪成了稀缺资源。

  柯遐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这里养的‘三元杂交’(猪),每头仔猪养到15公斤,成本是200多元,在深圳可以卖到600元,扣除运输成本,利润只有300多元。如果自己接着养,一直养到出栏时的100公斤,追加成本为500元,但这时的生猪可以卖到1500多元,利润为800元。卖生猪明显比卖仔猪划算。”

  每日增五元一年挣三年

  生猪到出栏的时候而不卖,原因也在于其中的利润空间。“喂养10元钱的饲料,生猪就可以长1公斤,而有一点技术的大户,生猪一天就可以长1公斤,那就等于一头生猪每养一天可以挣到四五元钱。谁都会算这笔账,有资金实力的大户谁会急着卖呢?”

  过去大半年,不断上蹿的猪肉价格让很多规模养殖户激动得青筋暴跳。柯遐利也不隐瞒他今年高额的利润,“按现在的价格算,今年可以挣300万元吧。”

  但养猪并不像外人看来那么风光。“养猪也难呀,难在技术、环境、卫生、管理,养猪对这些要求太严格了。以前普通农户养猪基本上是简单的集约型操作,绝对没有正规猪场那么专业,一旦疫情来了,挡也挡不住。我这300万元的利润其实就是挣了过去三年的钱,去年我就亏损了60万元。”

  去年,一场疫情首先袭击福建,然后袭击了江西的猪场,至今还给很多养猪户造成了心理阴影。疫情虽然躲过了,去年猪肉价格的低迷还是让规模养殖户亏损不少。“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可以说是跌到了谷底,最低时只有6.2元/公斤,而成本就要6.8元/公斤。”柯遐利说他是靠15万元的借款撑到今年的。                 广州日报 (柯学东)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