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二 吕敬人:设计师是“电影编剧” |
| ||
| ||
| ||
|
吕敬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编著有《敬人书籍设计》《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等作品 1,您理解的书装设计与书是怎样的关系?书装设计对于图书而言是追求第一眼的视觉刺激呢,还是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品给人长久品味? ● 书籍设计不是一个包装,所谓封面要抓人眼球,这不是真正书籍文化的终极表现,终极的追求应该是让人读来有趣、开卷有益,让人慢慢品味书籍文化,而不是感官刺激。因此,我对装帧提出书籍设计的概念。书籍设计包括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次。牛津百科全书为什么那么好,全世界买它版权?就是高超的编辑设计,如何把词条最简洁最科学的编排,用最丰富的视觉语言,用最有考证价值的图片解释注入到词条里头,同时编排上检索性方便、阅读清晰、翻阅愉悦。书是传达思想、传递信息,但它也是独立的,是一个造型艺术。 2,文字、图像、色彩、素材是书籍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在您眼中它们是什么关系? ● 书籍本质是阅读,因此以文字为主体,如何从视觉传达中让读者愉悦阅读,选择字体、行距、字距,紧密度、版面占有率、空间应用、文字节奏,这些项目应该是设计师精心投入的。 3,设计师与书是怎样的关系? ● 设计师,相当于一个“电影编剧”。当你把文本拿到手以后,要阅读它,理解它,把握它的内涵,要用书籍设计的语言语法来表达作品。在文字主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层次的区别、文字的美感、阅读的流畅、音乐感的停顿起伏、节奏的变化,还有翻阅的规律;更多的是纸张的选择,轻重感、透明感、细腻感等等;装订的形态、精装平装、中式西式,这才是完整的书籍设计。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概念转换不是一个名词替换,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角色转变,责任扩大。我不是化妆师,一个做广告封皮的,而是一个书籍信息传递者,考虑的是如何把这本书的内容最完美、最有趣、最生动、最有收藏价值地延续给子孙后代。 4,作为行业前辈,能否就最近几年对国内图书市场的观察,谈谈这几年书装设计的新变化。 ● 变化包括:视觉艺术层面,平面设计上图像、色彩更加丰富;更重要的变化是设计师对编辑的介入,设计语法与文本形成崭新的让人感动、让人愉悦的书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