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一 陆智昌:文字也有“画面” |
| ||
| ||
| ||
| ||
|
陆智昌 曾于香港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十多年,其间曾游学巴黎两年。2000年迄今居于北京,从事装帧设计、出版策划等工作 1,说起你的设计风格,好像对于外界贴的标签如“简约”、“简洁”这些,你都是一笑置之,读者感受到的是“云淡风轻”,在你自己也许是力求“简朴,润物细无声”。你对自己风格的定位是怎么理解呢? ● 所谓设计风格,如果只算是一种演绎的技巧,那么对于一个有点经验的设计者,应该有能力作出不同的演绎。当然这是纯以技巧而论。但我总认为它是有别于技巧,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自然流露。 2,有专业人士评论你的作品,认为你很了解纸张的气质,对字体、字号、字距带给人的心理感觉把握抓得很准,并能找到各种设计要素内在的契合度,用很白的方式准确克制地传达出一种书的气质和气氛。对于你来说是怎么做到的呢? ● 这样说是有点过誉了。我还在这个方面努力着,中文字应用在平面设计上实在太难了。至于我怎么做到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版式,只要面对着二三十甚至五十多个不同的尝试,要找一个最好的出来,不是很难的。 3,你觉得书装设计对于书意味着什么,设计师与书又是什么关系呢? ●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很多时候当我沉醉于作者用文字构筑的世界时,会突然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徒然的。我确实经常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完成设计。关于书、设计、设计师这个关系,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亦会有不同比重的组合方式,如果用市场调查的角度去看,三者可以是全无关系的,诡异之处就在这里。我想得要多花点时间去探究。当然我更有兴趣地想知道十年后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