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5版: 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籍设计吹来简约风

呆呆


  “怎么又是他设计的!”平时喜欢买书的白先生整理书架时发现,他喜欢的米兰·昆德拉、杜拉斯、纳博科夫、帕穆克……这些当红的经典作家作品都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他就是陆智昌。甚至在豆瓣网上已经出现了“我爱陆智昌”小组。质朴淡定的《我们仨》,鹅黄稚嫩的《洛丽塔》……陆智昌的简约风格如同一股清风拂过图书市场,他的作品被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赞为“颇具淑女风范”,“阿智带来一种语境、一种意境,清秀、安静。”  

  极简主义大行其道

  2003年,大陆图书市场还被各种花花绿绿的封面笼罩,美术编辑还在挖空心思折腾各种镂空、镶金、UV的时候,在一片纷繁芜杂中出现了一本淡棕色皱纹纸,白色手写体书名的《我们仨》,令人不忍释手。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陆智昌就为内地设计过《中国民居》《中国厅堂》等书,2001年设计的《钱钟书集》《陈寅恪文集》等已经获得书籍设计界高度评价,《陈寅恪文集》还当选2004年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设计金奖“中国最美的书”。但是让越来越多普通读者注意到他,还是自《我们仨》之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贯的简洁、偏爱白色、英文Bodoni字体,那种远离喧嚣红尘的出世之感呼之欲出,“阿智风格”逐渐呈现。

  设计师是书的

  “电影编剧”

  陆智昌的出现和流行,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李一凡认为并不是偶然,近十年国内书籍设计风格早已从“最初的‘熊猫抱竹’‘椰林风光’‘美女明星’的阶段进入崇尚创意的时代”。但吕敬人认为视觉表达的改变还在其次,更根本的转变还是概念转换,“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设计师角色转变。设计师介入编辑设计,用书籍语言与文本形成崭新的让人感动、让人愉悦的书籍文化。”

  设计师从编、印、发一个环节升级为一本书的“电影编剧”,与近年设计师体制内身份的蜕变也不无关系。1998年,吕敬人离开出版社创立敬人工作室,被看作是“开启了书业的自由设计时代”。吕敬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陆智昌成为出版社追捧的设计“红人”,目下书籍设计界已经形成了很多设计语法,个人风格比较明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