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2版: 深度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近年来,国际上有种舆论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申报、轻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能避免这样的困局?

  沉睡了大半个世纪,开平碉楼就像“睡美人”一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被唤醒了。可以预见,申遗成功后,更多的人将慕名前去一睹“睡美人”的“芳容”。

  人去楼空,铁门紧锁,如今很多碉楼都没有人居住,但仍然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碉楼始建人的后人旅居海外,往往委托家乡的亲戚看管祖屋。不时有华侨后代回乡认祖归宗,察看属于自己家族的房产。碉楼并没有完全从侨乡民众的生活中消失,它维系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牵挂与思念,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开平市碉楼办副主任李日明告诉记者,与中国的其他世界遗产项目不同,开平碉楼有着极为独特的产权纽带,1800多座碉楼分布于不同的乡镇和村落,不同的碉楼,甚至同一座碉楼不同的楼层和房间,都分属于不同的私人业主,这些业主又散居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

  既然碉楼的产权拥有和日常管理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能不能尝试在主体上也来个“两权分离”呢?开平人想出了很有创举的办法:在碉楼产权、物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海外的业主签订协议,委托开平市政府代为管理碉楼,由政府出资承担碉楼的整修和维护之责。

  农家饭、碉楼旅馆……在开平各地,碉楼商机出现,乡野的宁静被打破,碉楼大规模开放后的保护问题又来了。1800多座碉楼全部找人盯着是不可能的,何不发动广大村民,让他们都成为护楼者?开平人又想出新招:实行“一二二”模式,即开平碉楼的每一张门票的收入分成5份,五分之一给碉楼楼主后人;五分之二作为碉楼维护费用,以保证碉楼面貌常新,另外五分之二分给村民,鼓励他们呵护碉楼。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