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广告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7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8版:求职· 移民政策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沙龙
 第B31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2版:求职· 教育·招聘
    
2007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下的百姓盼望政府消暑送凉
专家指出:“火炉”之名背后透出民生诉求
来建强

  ■ 主人带着宠物犬来到闽江游泳消暑

  据新华社福州8月4日专电(记者 来建强)福州、广州、杭州等地最近持续高温晴热,民间把这三个城市评为新“三大火炉”,各地气象部门也纷纷站出来解释“火炉”成因。有关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火炉”之名背后透露出来的民生诉求确实值得关注。

  福州城乡高温成灾

  截至8月2日,福州市最高气温超过35℃已持续一月有余。

  7月以来,福州市区17路、55路、2路等公交汽车在行经主干道时,接连发生多起公交车突然自燃事故。福州市区多个居民社区也在晚间因用电超负荷而发生大面积停电,最长的停电时间达7个小时。

  记者日前在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看到,这里7个村子的5000多亩农作物受旱严重,近2万名群众日常用水困难。粗芦岛后一村村民陈好梯承包了村里164亩的水稻田,一个多月前刚种下的杂交单季稻,现长到一尺多高,但田地已严重干裂,水稻开始枯黄。

  陈好梯心情沉重地说:“因为没有水灌溉,稻田发生虫害都没法杀虫。现在正是卷叶虫和钻心虫病多发季节,如果再过三五天还没水灌溉,今年至少要减产40%。”按亩产800斤稻子计算,减产40%,一亩将损失300多元。

  多因素加剧高温之害

  福建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许金镜说,晴热高温天气主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持续稳定控制而产生的。但多因素正在加剧眼下的高温灾害,在农村地区,抗旱设备不足成为防旱抗旱的制约瓶颈。

  福州一位老市民说:“福州曾经是著名的水乡,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水塘与河道。福州最重要的‘空调’是闽江,而现在闽江两岸江面已被高层建筑遮得严严实实!把大量经过江面冷却的空气挡在了福州城外,能不热吗。”

  福建省建设厅一位城建专家认为,福州城市建设明显缺乏规划,一些大型建筑群不讲环境效果,使空气无法在大范围内正常流动,导致热量积聚,不易消散。街道大面积使用水泥硬化后,城市绿化面积萎缩,进一步引发“热岛效应”。

  更多关心降温呼声

  福州市民张韵这几天最害怕中午下班走路回家,她告诉记者:“虽然从单位回家只有几百米,但路上树阴稀少,烈日直晒头顶,遮阳伞已无能为力。街两旁的空调吹出阵阵滚烫的风,整个人如同跳进了油锅。如果规划部门多种一些花草树木,开辟多一点乘凉绿阴,也许感觉就不这么热得难受了。”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许斗斗认为,民间争论“火炉”之名是虚,要求政府关心降温诉求是真。受高温之苦的群众,把希望寄托在社会管理者身上,希望通过减少热源污染、加强防旱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和谐,让干旱晴热危害实实在在得以消减。

  还有专家指出,无论是旧“火炉”城市,还是新“火炉”城市,社会管理者想方设法让城乡区域远离热污染,并为奋战在高温环境中的普通工作者提供足够的高温福利,才能真正体现管理者“以人为本”的胸怀。     评论 07080511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