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8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18版: 建军80周年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陕西蒲城,为标准时间“站岗”的守时兵终日与“滴答”声作伴,出现了“特异功能”——
生物钟自动“拨”到北京时间

君友

  ■ 守卫在授时中心长波授时台的战士

  “嘀、嘀……叮!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这句熟悉的话语,伴随着每个中国人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提起北京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问起北京时间的测报地,大概不少人会认为是北京,其实不然,它的测报地是陕西渭北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县城——蒲城。

  1、北京时间产自蒲城

  蒲城虽说是个普通县城,却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坐落在这里,作为国家主权象征的北京时间正是从这里发向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从1969年起,这里驻守着一群“守时兵”——武警陕西省总队三支队六中队的官兵。

  由周恩来总理1966年3月26日亲自批建的授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这里测报的北京时间在30亿年里误差仅为1秒钟。从送卫星上天到为卫星导航,从核潜艇水下发射到运载火箭升空等大事,都与官兵们守卫的北京时间息息相关。

  出西安城北行,过蒲城县城,远远望见塔架林立,“时间城”到了。这里只有孤零零一个院落,三中队营房在院落一角。绕过4座206米高的天线支撑塔,就到了“时间城”的核心:铯原子钟室。铯原子钟其貌不扬,可它是时间计算的核心,它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短波和长波两套授时系统的控制室,带班警官郑爱民自豪地说:“铯原子钟计算出来的时间,通过这里发射到全国和亚洲地区,用户同步精度达到微秒,不但能准确报时,还为火箭发射、卫星导航等尖端科技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

  2、电磁波搅乱生物钟

  走进官兵宿舍,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宿舍里所有的床都是头朝北、脚朝南摆放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样有助于帮助官兵们克服失眠。

  受授时中心电磁波的影响,每个人初来乍到,都会出现自身生物钟高度混乱的状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特别烦,往哨位上一站,两条腿像灌了铅,抬都抬不动,所以,战士们上哨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瞌睡关。平时还好,到了周末,不是还没开饭就早早来到了饭堂,就是睡得醒不来错过了开饭时间。

  有意思的是,跑到这里来的兔子和老鼠都打起了“醉拳”,分不清方向,被称作“识路高手”的鸽子飞进这里,也很难再飞出去。晚上11时以后,受短波发射的影响,中队院子里所有的金属都带上了7.8伏的电,要是拿一根日光灯管站在院子里指向天空,灯管就会闪闪发光。

  为了解除这些烦恼,官兵们找来人体生物学和医学书籍研究,又向神经专科的教授专家请教,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地球的磁场是南北走向的,人如果东西方向睡觉,磁力线在身体上横向切割,就会产生微量的生物电,破坏自身平衡,容易导致失眠。如果把床的方向摆成和地球磁力线一致的方向,失眠头晕的情况就会大大缓解。

  3、老兵不用戴手表

  电磁波的影响消除以后,大家不但能睡着觉了,还增添了一种“特异功能”:每天听着哨位上传来的“滴答”声和最近距离的标准时间、标准频率播发声,大家自身原有的生物钟逐渐被打破,不知不觉间成了北京时间的化身,走到哪里就把北京时间带到哪里。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里的老兵没有一人戴手表。原来,中队战士常年守卫在长、短波台旁边,清晰有规律的整点报时声和每时每刻的发播声,已经在他们体内生成了一个“生物钟”,手表显得多余了。只要你问时间,任何战士都可以脱口报出,误差不超过5分钟。

  时间,在中队是精确到秒的。在中队呆得最久的兵张福田,每年都会给新兵算一笔时间账:义务兵在中队服役2年是63072000秒,按每天上一班哨计算,每个人在哨位上的时间只有5256000秒,只占1/10不到。这样一算,大家的时间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不论站岗执勤还是出差休假,从来没人弄错时间。

  中队俱乐部里挂着一块用子弹壳做成的“钟”。290颗子弹壳组成表盘,时针和分针指向9时05分,上方用红字围成一圈,组合在一起就像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它代表了大家的心声: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解放军报》供本报专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