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见闻 ——黄华回忆录 黄 华 |
|
10.公告在中国国内和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中美双方除了就上述这些问题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向,并有所交锋外,还讨论和解决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两个具体问题。一是确定不再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建立新的直达双方最高层的秘密联系渠道——巴黎渠道,中方联系人是驻法大使黄镇,美方联系人是曾任尼克松翻译的驻法武官沃特斯。更重要的是,商定双方将同时(北京时间7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华盛顿时间7月15日晚上10时30分)发表尼克松将应邀访华的《公告》。 因周总理在7月10日晚上另有重要活动,根据他的指示,我和章文晋同志先与基辛格就公告草案谈了一轮。双方都提出了一个稿子。我们的稿子比较简单,说基辛格来中国,同我们进行了会谈,尼克松总统准备来中国访问。美方的稿子渲染基辛格同我们这次的会谈,涉及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基本问题,是以诚挚、建设性的方式进行的;而尼克松的来华访问将有助于重建两国人民的联系,并对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我表示,台湾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其他问题怎么谈得上?关于尼克松的来访,美方的稿子强调是中国邀请。我说这不大符合事实,我们是同意邀请。基辛格也不同意我们的稿子,说那样就像是尼克松自己邀请自己访华。双方会谈暂停后,我根据周总理事前的指示,直接去见毛主席向他汇报。当主席听我说基辛格认为中方草案的意思是尼克松自己邀请自己访华时,大笑着说,要改要改。当我们告别主席走出他的书房时,我回头再看了一下主席,只见他仍坐在沙发椅上向我们弯腰抱膝。我问王海容,主席在做什么。她说,主席在向你们行大礼呢。我们忙说,真不敢当,希望主席健康长寿。 第二天上午,在周总理提示下,对我方草稿略加修改,我们再与基辛格会谈,即刻取得一致,双方皆大欢喜。最后商定的《公告》全文是: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获悉”(英文为Knowing of)两字是周总理的杰作,避开了谁主动提出访华的问题,使美国的面子更好看。基辛格因而在尼克松总统“接受了这一邀请”之前加上了“愉快地”这一副词,投桃报李。《公告》不把尼克松的访华说成是将对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却点明要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只是像美方初稿所说的重建两国人民的联系。基辛格在这次同周总理的会谈中主动谈美国将逐步从台湾撤军,却不愿谈中美关系正常化,把它推到尼克松的下一总统任期。美方的《公告》稿是与此一致的。关于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时间,周总理曾在与基辛格的会谈中问过,是否定在1972年5月1日以后,因听说尼克松要访问苏联。基辛格表示,最好在3月、4月,而且是先来中国。当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公告》的最后定稿,谈到尼克松5月以前来中国时,毛主席说,《公告》一发表,就会引起世界震动,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来。此后的事实果然是如此。 中美关于尼克松访华的公告于7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和7月15日晚10时30分同时在北京和华盛顿宣布。公告在中国国内和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周总理主持了政治局会议,研究中美会谈后各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对此作出部署。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干部和群众抱有浓厚的反美情绪,虽有毛主席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出现,大家也知晓毛主席同斯诺12月18日的谈话内容,又有美国等5国乒乓球队访华,但一般人都把这些看作是改善中美关系漫长道路的开始,耐心地等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