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齐心协力保证空气新鲜 ——探访建设中的长江隧道 晏秋秋 庄从周 |
“一次性连续掘进施工长度达到7.5公里,隧道最大埋深55米,一天最快推进24米。”昨天,在上海长江隧道工地,技术人员开门见山介绍了工程进展状况。截至昨天,“长江一号”盾构已推进了3000余米,预计明年登陆长兴岛南岸。 走进长江隧道,深入约500米后,记者发现技术人员正摆弄一种测量仪器,询问后得知,它名为旋转仪,是用来精确丈量隧道直径的。来到隧道末端的盾构推进处,巨大的轰鸣声完全盖过了说话声。沿着简易的楼梯,来到盾构机的二层,往下望去,感觉站在“变形金刚”上。 那么长的穿江隧道,如何保证空气新鲜?技术人员笑着说:“看到身后的鼓风机了吗?”回头望去,一台直径不到1米的风机正在工作,站在旁边能感到阵阵凉意。“这是‘小弟弟’。长江隧道里的通风设备,可有‘三兄弟’呢,鼓风机上方的通风管道通向盾构机尾部,那里有台比较大的风机。想看‘大哥’,你们还要跟我走一段路。” 朝着隧道入口的方向,有一个不起眼的地下入口。刚走过去,一股劲风从里面冲了出来,差点将随行的一名女记者吹倒。沿着楼梯走下去,又一条隧道展现在眼前。“这是为以后的轨道交通预留的隧道,现在我们把一台最大的风机对准这条隧道‘打风’,把隧道当成通风管道,隧道尾部的两台小一点的鼓风机同时工作,这样可形成回流,不仅解决了通风问题,还能节约成本。” 项目经理林先生透露,这次工程中的许多创新方法解决了许多国际性难题,也开创了业界新的标准。 首席记者 晏秋秋 实习生 庄从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