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大餐


  到了巴黎,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当地最出名的海鲜。

  法国人的海鲜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模仿。首先,侍者把一个三层的圆形空铁架放在餐桌上。最底层放着一碟醋和一碟牛油及多片面包。

  第二层挂满了肥大的白灼虾。一圈围下来有数十只,最上层的大碟中铺满了细冰,上面是生蚝、蛤、螃蟹、螺和海胆。其中的东西你不喜欢,那么就来整大碟的三打生蚝或蛤或螃蟹。这么丰富的海味,还吃什么面包撑肚皮,错了!入乡随俗,吃海鲜之前,要是你不以面包牛油将你的胃壁涂上一层保护膜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拉肚子。

  生蚝有许多又便宜又好吃的品种,点菜之前先走到海鲜档上亲自选择。又肥又大的膏肉皆美,但有些瘦的更甜,几个人去吃,可以每样先来半打,挑最喜欢的再叫过。

  较生蚝爽口、有咬头的蛤子,法国蛤巨大如鲜橙,甜得不得了。

  法国螃蟹的膏也多,比大闸蟹大数倍,肉质幼细,味甘。东风螺状的法国螺肉不硬,很可口,但已被先入为主的蚝和蛤抢去风头,客人只吃三四个就停手了。海胆是连壳上的,苹果般大的壳上打开一个洞,用羹匙掏出壳壁肉的膏吃。胆肉不多弄个半天吃不到几口,有时还会吃到壳上的硬刺,实在不敢领教,还是日本料理的海胆有吃头。

  海鲜只是头盘。这时最好来个热汤暖胃,法国海鲜汤不是什么龙虾熬出,而是将鱼肉蒸熟后磨碎煮成。并没有腥味,但是一大碗像浆又似羹的浓汤喝了下去,肚皮再次胀饱。

  接下来是点主菜了,我们这次旅行全部由查良镛先生夫妇招待,去的都是第一流的餐厅,选中了一家叫“Au Pied de Cochon”的,《茶花女》这部电影就是借它拍内景的。美轮美奂,古色古香,招牌上画着三个大师傅在批一只肥猪的手,名副其实,是以烧猪手出名的餐厅,当然是叫烧猪手了。中间已去骨,猪手是蒸熟了之后再烤的,香喷喷的皮,用叉子也可以切片,可想而知,软熟得很。以上的食物只是一餐中的三分之二,还有甜品,大片的胡桃蛋糕、法国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等等。

  查太最欣赏餐酒,好年份的名牌,便宜香港一半以上,就算是叫餐厅的普通白兰地,也比在香港购买到的什么X.O香醇。

  这次查先生公子、媳妇、千金女婿,还有其他友人,一共十二位,这一餐吃下来埋单是四千港币,在香港绝对吃不到。

  连续几餐的法国菜之后,有些吃不消。另选越南牛肉粉、汤浓、肉鲜,简单的一碗,堪称天下美味。

  有时也去吃中国菜,到一家叫“日月星”的餐厅,请店主找出腊肠来做沙煲饭,又是一乐也。饭后店主拿出簿子,翻到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那一页,给我们签名留念,查先生签之无愧,我是高攀。

  查先生在巴黎十六区有很大的公寓,我们一直在餐厅吃已有两个星期了,上街市买海鲜肉类回家打边炉,东西比香港便宜许多,味道又不差九龙城的“方荣记”。

  饭后拿出在卢浮宫附近买的两张明信片,每人在明信片后面签上名,写了几个字,准备日后寄给远在三藩市的倪匡夫妇,最后还画了一只大生蚝,给倪匡兄充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