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 公输于兰 王震坤 |
|
“沐浴露没有啦!”我赶紧找到香皂从浴室门缝递进去。可翠绿的香皂刚到那只水淋淋的小手上就滑掉了,“陶-华-碧!”他脱口而出。 可不是又“逃”、又“滑”、又“碧”,肥皂是绿的。 “陶华碧”是一种叫“老干妈”牌子辣酱的LOGO,刚刚认字的小学生记住并脱口而出,是品牌设计的成功,但也反映着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 中国封建历史长,家族观念重,国人好沾亲带故,大哥大姐张口就来,大叔大婶爷爷奶奶只要有年纪就成,叫爸妈也不觉得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干爹干妈满天飞。就连给吃的产品起牌子,也是一家亲。 “老干妈”商标上印了一个邻家大妈的头像,有名有姓,在西方这表明产品发明者的知识产权,够品牌资格了,但在中国得加上一个亲热的称呼才更易被人接受。“老干妈”之后,出现了“老干爹”,外表相近,不是一个商家,不算近亲结婚,正好凑成一对儿。不久,在超市货架上又有了一模样跟“干妈”“干爹”很像的产品,走近一瞧,原来他们有了后代,取名“傻儿”。不过不是亲生的,出生地不一样。可这“干爹”“干妈”的名反而坐得更实了。 认识了这“爹不是亲爹,妈妈也不是亲妈妈”的一家子,好像一个好玩的游戏开了头,以后到超市,总强迫自己为他们找亲戚。至今呢,找到叫什么姐什么哥的榨菜,叫什么奶奶的腐乳(奶奶比较多,另有什么奶奶的花生),叫什么嫂什么婶儿的汤料,什么婆的酱,还有叫什么倌儿的熟菜(这可是连同乡也攀上了),甚至地位尊卑都能分出来,比如有叫老板的,叫老爷、太太的,也有称乡巴佬的。 没有找到叫爷爷的似乎有点遗憾,就好像无法认祖归宗。可一想所有这些貌似亲人的家伙原本也不是血亲家族就释然了。唯一感到疑惑的是,这些个父老乡亲即使在一个品种系列里,它们往往也穿戴相似,样貌雷同,要是有人想找“爹”,结果领走“儿子”,想找“嫂”却带回家“婶”,这笔账怎么算哪?看来去超市买吃的还得学会“亲子鉴定”。 文 / 公输于兰 图 / 王震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