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院成功实施极为罕见的胸骨裂五联症手术 8个月大男婴上午修补心脏 施捷 |
出生8个月却只有5.5公斤 出生8个月的男婴,却只有满月儿的体重——5.5公斤。小明瑞的病情罕见而复杂:先天性胸骨缺损,心脏宛如“一纸包裹”,即使安然入睡时,前胸正中鸭蛋大小的软体“肿块”频频搏动,清晰可见,先天性重型心脏病:心脏大血管位置变异,心室有两个出口、心室间隔有直径1.8厘米的“洞”,同时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先矫正严重的心内畸形,再为心脏架一个‘外壳’”。关于旋即开始的大手术,担纲的贾兵教授为本报记者作治疗概述就是如此简洁。今天上午8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一个专家组,将向“迄今为止可检索的报道中最为严重的一例胸骨裂五联症病人”动刀。 这种疾病发生几率在百万分之五以下 “胸骨缺损+膈肌缺损+腹壁缺损+心包壁层缺损+先天性心血管病变。”凭借近年来近千例复杂胸部、心脏畸形手术的经验,贾兵他们的判断是果敢的。而据西方医学文献报道,这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在百万分之五以下,又由于临床症状严重,绝大部分患儿夭折于新生儿期,最终可接受手术者少之又少。目前摆在专家组面前的难题可谓重重叠叠: ■ 一难,小明瑞病情太过复杂,几大畸形都需要“修理”,心内操作范围广,心肌牵拉严重,极可能术后短期内出现严重的心肌水肿和心脏扩大。 ■ 二难,小明瑞体质太过羸弱,体外循环(即心脏处于停跳状态下)时间不宜过长,若同期完成胸壁重建及心脏矫治,则十分困难;若分两次手术,势必造成患儿痛苦,且经济负担更重。 ■ 三难,能够当作心脏“外罩”的材料选择有限,人工材料不会“生长”并存在感染风险,而用自身“骨头”究竟选自哪个部位也需慎重。 ■ 四难,心脏“裸露”已久,建个新“窝”能否“安身”? 至今天上午9时划开皮肤时,贾兵说,一切尚无定论。 每当哭闹后,胸前的“肿块”会剧烈跳动 无助的小明瑞是因为在山东泰安住院,由当地医院一个求救电话,才与上海儿科医院“扯”上这层“生死关系”的。 刚出生时,父母只觉得儿子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胸口骨头没长好,少了一截似的。”但愈发奇怪的是,每当哭闹后,胸前的“肿块”会剧烈跳动。平日里小明瑞吃奶很少,还连续得了两次肺炎。去多家医院检查,竟得知那搏动不已的,是完全不受保护的心脏!而且孩子的心脏严重畸形!心功能不全、反复肺部感染、生长发育停滞……所有都好解释。 没有一家医院可以为小明瑞提供积极的治疗。应邀前去会诊的贾兵教授却当晚就向远在上海的医院领导汇报,院方立即同意打开绿色通道,并组成由胸外科、心内科、麻醉科专家组成的抢救小组。 胸壁缺失的患儿对外界压力及气流变化非常敏感。飞机不宜,10小时的火车颠簸也需要全程保驾。7月18日凌晨,由儿科医院派出的“急救转运系统”将小明瑞平安接抵医院监护病房。 “搬血管”“补漏洞”“架外壳”一气呵成 儿科医院2号手术间。随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局势”渐渐明朗。 中午11时30分,在完成了主动脉复位、室间隔修补等一系列心脏内的手术之后,专家组决定断离患儿双侧肋软骨,设想将它们往中间“合拢”“转移”,在小明瑞“裸露”的心脏外,重建一个完整的胸壁。 “搬血管”“补漏洞”“架外壳”。棘手的胸骨裂五联症手术,3个多小时内一气呵成。 首席记者 施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