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浦区一带的淀山湖未见任何蓝藻迹象—— 围网养殖禁了 淀山湖水清了 姜燕 |
|
今年,太湖等水域蓝藻大面积暴发,再度引发人们对水质的关注。青浦区淀山湖属太湖水系,未见任何蓝藻迹象,这与淀山湖几年来的治理不无关系。 2005年5月,青浦区一带的淀山湖全面禁止围网养殖,拉开淀山湖水资源治理的序幕。曾经的水产养殖户,变成每天进湖打鱼的渔民。近日,一年一度的禁捕期结束,记者前往青浦,跟随试捕的渔民和有关专家,了解淀山湖治理过程中的艰辛。 从前固定养殖,现在流动捕捞 莫士林是淀山湖二村的村民,今年41岁,2005年5月以前,他靠装“地笼网”养鱼养虾,在淀山湖岸边有300多条地笼,全年收入数万元,小日子过得不错。拆除网箱后,他和村里其他在淀山湖围网养殖的渔民一样,作业方式从固定养殖转变成流动捕捞。 凌晨4时,莫士林就出门了,他到湖面上时,已经有几条渔船在捕鱼了。上午8时30分,他的船舱里已是“战果累累”。“已打了大约150公斤鱼,再干2个小时,估计还能打100公斤,1公斤鱼差不多能卖1.4-1.6元。不过这个钱得两家分,还要刨去油钱。”莫士林说。 火辣辣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在他身上,黝黑的皮肤上,汗水淌成一条条小溪。 现在,莫士林和妻子两人吃镇保,每人每月290元,2月15日至8月15日的禁渔期,两人就打点零工。家里有一个16岁的儿子,正在读书,每个学期的学费就得2700元,这是让莫士林最犯愁的事。 虽然收入减少了,但莫士林觉得政府的决定是对的:“捕鱼收入不及养殖,但对水质有好处。” 投入1亿多元,补偿渔民损失 莫士林对淀山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小的时候,淀山湖的水清澈无比,鱼翔浅底,水草丰美。“下水游个泳,真是适意啊。”回忆当年,莫士林一脸幸福。 但是,上游下来的工业污水、上游和沿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来往船只排放的废油,加上网箱养殖带来的富营养化,让这片洁净的水域不再洁净。鱼儿渐渐消失,水草渐渐消亡,水质变浑,还时常有股怪味。 网箱养殖不利于水体流动。渔民抛入湖中的豆粕、菜饼等鱼食,如果没有被鱼吃掉,容易沉淀到湖底,造成富营养化。 2005年5月,青浦区政府全面禁止网箱养殖。当年年底,淀山湖岸边所有网箱、网段和地笼被清除。青浦区渔政部门出示的数据显示,共清除3250亩网箱、67户渔民的近6万米网段和80多户共7万条地笼。 为了补偿渔民的损失,青浦区财政直接投入2000多万元,回购围网、地笼网等,加上解决渔民的镇保,区、镇两级总投入就高达1亿多元。 采取5项措施,消除污染源 为了彻底整治淀山湖的水,青浦区政府下了大力气,首当其冲的是尽可能消除污染源。 ● 控制污染企业 青浦的淀山湖边,企业少,污染型的企业更看不见。割断工业污水对湖水的侵害,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 建污水处理厂 以前,淀山湖边没有什么污水处理厂,也就是说,缺少主动性的保护。农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水中,对水质有一定影响。这两年,青浦区在金泽地区建了2座污水处理厂,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得到保护。 ● 已清理740处河段 流水不腐。青浦区不少河道堵塞严重,水流不畅,影响了水体交换。青浦区计划从2006年6月开始,用3年时间,清理全区1119处河段。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清理了740处河段,共741.3公里。 ● 用低毒高效化肥 引导农民购买使用毒性低、效率高的化肥,避免对水质的污染。 ● 家禽全部退养 青浦区淀山湖畔的家禽全部退养,家禽养殖户做出较大牺牲。青浦区政府设置了不少公益性岗位,采取了很多措施,尽量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 准备建立14.6平方公里的湿地 在青浦区政府的发展方案上,对淀山湖的开发利用曾经是“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如今,已经变成了“保护、管理、建设、规划”。 未来,淀山湖地区还要开展生态修复,较大的一项工程是在青西地区建一个面积为14.6平方公里、以大莲湖为中心的湿地。这块区域连接着淀山湖和黄浦江,是黄浦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之一。 现在这块区域内,遍布精养鱼塘,对水质的破坏性较强。如果不整治,治理后的淀山湖水流经此地,仍会受到污染。这里恢复成湿地后,将成为净化水质的一个“绿肺”,流入黄浦江的水会更清澈。 淀山湖更美好的规划,是将原有的生态还给淀山湖。现在,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和水产技术推广站已会同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水产研究所,监测淀山湖上下游的水域,了解湖中的生物拥有量,并查找以前的文献资料,研究淀山湖遭受污染前的藻类结构和水生生物的分布状况。评论 070809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