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第A03版: 焦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关注】
淀山湖中鱼的种类在减少


    站在渔船上,戴顶草帽,皮肤黝黑。从外表上看,他和渔民差别不大。

  戴小杰,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渔业资源系教授,去年初,在上海市农委支持下,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上海水产大学和青浦渔政管理检查站淀山湖分站联合实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项目,戴教授负责淀山湖水质和生物评价。一个月至少到淀山湖来两次,一呆就是二三天。最近试捕开始,他早上4时多便和渔船一起“开工”,一直到日上三竿渔船收工为止。

  “取样,称一下分量,记录这网鱼的种类,量长度。”莫士林又打了一网鱼,戴小杰简洁明了地对研究生下达命令。“又是这几种鱼。”一名女研究生小声嘟囔了一句。每一网上来,不外乎鲫鱼和一些只能当饲料的小鱼,最大的鱼不过巴掌那么长。

  增殖放流,人为增加经济鱼类的资源补充数量和种类,间接调控生态,同时利用鱼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功能,提高水的自净能力。

  戴教授要研究的,是放流——放什么鱼最适合,放多少?“有些鱼放下去效果不明显也没用,但淀山湖里效果最明显的还是花鲢和白鲢等放流经济鱼种,这些是以前最常见的鱼种。”戴小杰说,“从目前的调查看,政府多年来实施的高强度增殖放流效果不错,渔民捕捞到的鱼中,90%是白鲢和花鲢,最大的重15公斤,这些鱼都是近年来放流的。”

  不过,有件事让戴小杰担忧。1959年上海水产学院的鱼类调查显示,淀山湖中有75种鱼。最近的调查显示,淀山湖中只有23种鱼了,最常见的只有六七种。一些洄游性的种类,比如河豚等正在消失,主要原因是水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渔业影响和洄游通道的阻断。

  他告诉记者,青浦区淀山湖一带,对水质的治理水平在全国属前列。而在淀山湖的上游以及太湖等水域,围网养殖仍然大面积存在,“最近,太湖有关管理部门也在反思,可能要取缔围网养殖。”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