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百间空房没有门窗,蚊蝇肆虐,老鼠乱窜,却住满装修工人
两幢空楼成“职工宿舍”存安全隐患

金志刚 屠仕超

  ■ 拆迁中的公房“变身”职工宿舍
  ■ 乱拉电线留下事故隐患本报记者 纪海鹰 摄

    已经拆迁约2年的两幢空楼竟成了“职工宿舍”。昨天下午,接到市民举报的本报夏令热线记者赶到中华新路这处“宿舍楼”暗访,发现近百个空房间连门窗都没有,却住满了装修工人,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工人们就在楼内大小便,生活垃圾更是堆成了小山。

  空房间里窜出老鼠

  两幢“职工宿舍”位于中华新路45号。附近区域都在拆迁,而这两幢6层楼房早在约2年前就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外壳”——除了45号一个杂货商店没有搬走,其他房子门窗全无,被改成“职工宿舍”后,也只是用木板做成简单的临时门窗。房间里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也已经拆除完毕。

  走进楼内,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股粪便臭味,楼梯拐角处甚至房间角落里随处可见小便污迹和大便。建筑垃圾和工人们随手扔掉的生活垃圾堆在一起,在少有的几间空房里成了“小山”,蚊蝇肆虐。听到记者的脚步声,一只老鼠竟从垃圾堆里窜出仓皇逃去。

  “职工宿舍”住满工人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2幢楼房的大多数房间里住满了工人。随便挑几个房间看,门上都贴着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上海塔星石材有限公司职工宿舍”“上海永高建筑有限公司泥工班”“上海凯泰实业有限公司”等。在一个门上贴着“绿洲雅宾利花园D3楼东单元室内装修工程”纸片的房间里,6名赤膊工人正在睡午觉,他们的“床”就是地板上的一张席,一台电扇摇着头送给他们少许风凉。

  据附近居民反映,这些工人大多是在附近一个叫绿洲雅宾利花园的新楼盘做装修的,在这里已经住了很久。两幢楼大约有80个“宿舍”,全住满了工人,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拆迁房里的电线本来早就拉掉了,所以“宿舍”里用电全是临时拉过来的,房间里全是草席、衣服、木床等易燃物品,加上用木板做成的临时门窗,让人担心用电不慎引发火灾,而楼内根本没有什么消防设备。

  正在休息的工人说:“我们也没办法,谁愿意住在这么差的环境里呢?”夏天要洗澡,他们就从水龙头上拉一根皮管,洗澡水在楼内横流;盒饭罢,饭盒和剩菜剩饭就随手扔到空房间里或者楼下;没有厕所,内急了只能“就地解决”。

  这样的环境给底楼尚未搬走的居民李先生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每天生活在一股臭气中,楼上工人洗澡的水顺着墙壁和楼板渗下来,我们家每天要拿塑料桶接,摆床的位置滴水最厉害,所以只能在另一个房间打地铺睡觉了。”

  本报记者 金志刚 志愿者 屠仕超

  评论 07080910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