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厘钱精神” 杜一鸣 |
最近偶尔翻阅过去遗存的杂志,有关于北京墨水厂的“一厘钱精神”的报道,引起很大的兴趣。 北京墨水厂的“一厘钱精神”,当时曾闻名全国,并在举国上下掀起勤俭节约的高潮。当年,北墨厂职工提出了“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的口号。他们首先在外购的瓶盖上下功夫,请来了十一家瓶盖厂的代表,比质量、评美观,并精确计算各项费用,仅这一项全年就节约了十万元。同时,他们又把目光盯在墨水盒上,改进裁纸方法,使每张纸能多裁一个盒子,每只盒子的费用减少了一厘钱,一年下来可节约九十六令纸。还有,他们在仅值一厘钱的瓶盖小纸垫片上挖潜,降低了百分之十的成本消耗。全体职工不放过点滴节约,终于使工厂扭亏为盈。真可谓“一厘钱精神”凝聚人心,聚沙成塔、积土成山啊! 四十多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在不少人眼里,一元钱都不那么看重,更何况是一厘钱。其实,这一厘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同时也是一个理财之道。职工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是当之无愧的“主人翁”。他们就会从小处节约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严把每道关,将产品质量搞上去,让成本消耗降下来,企业何愁不兴旺发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