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潮位上涨黄浦江成“悬河” 市人大代表建议:在吴淞口建拦潮闸以免外滩江堤“节节高” 姚丽萍 |
本报讯 (记者 姚丽萍)外滩江堤一年年长高,因为潮水在涨。如此循环,黄浦江是否也会变成地上悬河?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本市防汛状况,市人大代表王志一建议,在吴淞口建起闸门,才是阻挡海潮入侵的根本措施。 江堤“长”个不停 上海属于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海潮给防汛带来巨大压力。市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中期以来,黄浦江苏州河口的最高潮位不停抬高,五、六十年代是4.65米,七、八十年代为5.22米。1997年11号台风来临时达到5.72米,当时的警戒水位是4.55米,水面高出外滩地面2.5米。 潮位涨,江堤就跟着“长”。目前,外滩的江堤高度已达6.9米,可防200年一遇的潮水。 吴淞口建闸门 近20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热岛效应、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水患呈现出更复杂、多变、突发的态势,“潮涨堤高”的因果循环还在继续。曾从事海事工作的王志一代表建议,要防止黄浦江变成地上悬河,一个根本措施就是在吴淞口建造闸门,阻挡大海潮入侵。 王志一说,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威尼斯的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之下,也曾不停地加高河堤防汛,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办法,转而建造海堤闸门,阻挡大海潮的入侵。 预计需60亿元 市防汛指挥部负责人说,要防止千年一遇的高潮有两个办法:一是继续追加黄浦江苏州河口堤岸的高度,一是在吴淞口建造闸门。究竟选择哪一个方案,还在论证。若要建造吴淞口闸门,动态预计需要投入60亿元。参加视察的市人大代表们普遍认为,建造闸门阻挡海潮,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值得加大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