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茜娜12岁登台弹奏“格里格” 沈次农 |
|
听音乐会常常会有意外。譬如大师级的音乐家来了,现场表演却不尽如人意,令人失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上台时,相反却有出人意料的出色表现,让人暗生惊讶。上周在上海音乐厅现场听星期广播音乐会,就是一次这样的经历: 一个满脸稚气的女孩,从容地从后台走到台前,又很老练地和乐队首席、指挥家一一握手,然后优雅转身向台下听众鞠躬,再落座到钢琴凳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一举一动,就像久经舞台历练的职业钢琴家。 ——露茜娜·陈·格利高,年仅12岁,是中国妈妈和意大利爸爸的混血儿。那天她弹的是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从台下往上望去,她是那么的娇嫩和弱小。而在她身后,庞大的上海交响乐团就像磅礴翻滚的巨浪,随时会把她一口吞没。 4岁起学琴——也就是说她的琴凳生涯才8年,以我们的概念还是一个琴童——这就够让人吃惊了。上海的学琴儿童,不管几岁开始学,要能在8年中弹到10级,恐怕少有人能够做到。而得到10级证书的琴童,还远远不到弹“格里格协奏曲”的程度。 而真正让人惊讶的是当台上琴声响起的时候。 格里格的协奏曲流畅华丽,有着活泼的节奏和多变的旋律色彩,是音乐会上的常见曲目,也是古典音乐唱片目录中经常出现的曲目。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一连串几个充满力量的下行八度和紧跟着的一串上行琶音。对于12岁的小女孩来说,这无疑就是当头棒喝,是一个鬼门关:需要力度,需要速度,需要音色和音量的充分变化……总之,处处需要严密关注,处处需要小心而大胆地前行。然而露茜娜举重若轻,一蹴而就,好像这是一个再也平常不过的乐句。 就是这样一句接着一句,一段接着一段,露茜娜毫无惧色,驾驭着她还不太习惯的那台施坦威大钢琴,在乐队里腾云驾雾,肆意穿行。从她开始弹奏起,我就一直很惊讶地注视着她。我奇怪这么小的年龄如何能控制这么复杂的一部音乐作品。她一路弹来,就像一路在唱歌,琴声中充满了音乐,充满了歌声。她还不时注视着指挥家陈燮阳,让自己的双手牢牢地和乐队的节奏保持着同步进行。看得出她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乐队始终在陪着她歌唱。 这个情景让我想起去年她和东方小交响乐团合作莫扎特协奏曲的情景,那也是一次珠圆玉润的演奏,非常成功。现在回想起来,那也绝不是偶然的。 露茜娜出生在美国圣地亚哥市的一个音乐家庭,她的母亲陈沫便是她的第一个音乐教师。母亲是单簧管演奏家,自从露茜娜开始学琴以后,便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为露茜娜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也付出更多心血。她的一个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应该让露茜娜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弹琴——或许这正是露茜娜得以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露茜娜从6岁起就在美国当地频频获奖,8岁成为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热点”天才比赛有史以来的最年轻冠军,11岁获得洛杉矶爱乐布劳尼斯娄·科派奖,也是加州国际大奖赛的最高奖。因此露茜娜在各地媒体报道中被频频称为“天才少女”。而面对众多荣誉,母亲只是淡淡地说:“学音乐的路长得很,露茜娜的将来究竟会怎样,还是要看她今后的努力。” 目前露茜娜的保留曲目足以举行三场音乐会。诚然,家庭环境固然可以为人生道路助一臂之力。但是刻苦练琴却是无法避开的现实。露茜娜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这些成绩,自己的天资和努力绝对是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