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养宠物 小区专辟遛狗道 志愿者进小区当“管家”,为化解管理顽症出点子 晏秋秋 |
| ||
|
业主进出小区,保安能不敬礼吗?为何高档小区的违法建筑,反而更多?小区不能毁绿,但车位太少,如何解决?物业管理费低,维修资金不足,怎么办? 过去几天,徐汇区20个住宅小区,成了“夏令热线”志愿者体验“住宅小区管理”的样本。作为“夏令热线”体验式采访报道的第一站,志愿者们通过在住宅小区担任保安、经理助理、宠物管理员等角色,对“住宅小区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了切身体会,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别墅搭建阳光屋 建议:依法界定违法建筑 志愿者:陆昀旻 地点:桂平路218弄牡丹园 牡丹园是一个别墅小区,业主多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可在这样的高档小区里,违法搭建屡禁不绝。 业委会宋先生道出苦衷:房型设计不合理。牡丹园一期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建成,由于设计疏忽,整栋别墅没有一个阳台。并且车库过小,大型商务车无法驶入其中。于是,许多业主纷纷搭建玻璃阳光屋来改善采光,或将车库改建成住房。 应该说,别墅违法搭建有其特殊性,与多层高层住户不同的是,别墅业主拥有土地,界定违法建筑无法可依。我认为,目前最紧迫的,便是完善这一法律。 志愿者:查敏杰 地点:乐山二村 乐山综合小区若干年前是上海“有名”的棚户区——市民村。1984年经过“原拆原建”,居民仍旧住回乐山二村。22平方米的二室户,由解放初期的两夫妻一直住到三代同堂,许多居民迫于无奈,只得在天井搭出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屋”栖身。“额外一间房”的问题,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而且,在乐山二村879户人家中,有200户是低保户,有近40%属于困难户。法院的“拆除违法建筑令”,在这些人群中执行困难重重。 宠物规矩出行 建议:物业主动提供服务 志愿者:周枫 地点:天钥桥路968号徐汇苑 徐汇苑的宠物守规矩,只乘货梯不乘客梯,每条狗都配有绳子和垃圾袋,否则不能“出行”。小区里有遛狗道,可供业主“人狗同乐”。 体验“宠物管理员”的角色,我有一些体会。一是如果每个业主都遵守“宠物规则”,那么“人狗同乐”就很容易,不喜欢宠物的居民也能了解到动物的可爱。二是物业对业主养宠物,要主动提供服务,不能等到“出事”后才想办法解决。 群租客半夜扰民 建议:完善租赁管理 志愿者:陈轶 地点: 枫林街道新湖云庭 租客半夜大声扰民,楼道垃圾成堆,经常高空抛物;一些租客无视他人利益,楼上卫生间厨房无人看管造成地面积水,殃及楼下业主;乱拉电线,不规范使用燃气,缺乏消防意识;上下班高峰与业主抢电梯……群租成了这个小区最棘手的问题。 志愿者:张豪 地点:天钥桥路191弄南天大楼 一间96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住了22人,另一间同样大小的房子竟然住了24人。房间内部家具杂乱,衣物随处乱放,卫生间污水横流,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怎样疏导群租客,成了小区管理难题。随着廉租房等优惠政策推出,相信租赁管理将逐步完善。另外,一些业主也应该意识到,房屋主要用于居住,如今注重投资牟利,从长远来看,搞坏了小区环境,损人不利己。 保安遭业主白眼 建议:少一点居高临下 志愿者:屠仕超 徐初楚 地点:田林东路100弄爱建园小区 在爱建园小区西大门,我们换上保安服,像模像样当起了临时门岗保安。保安不容易当,就说站岗吧,姿势要端正,身体要挺直,双手背后,两腿呈跨立状,不准稍息,一有车辆进出,就要举手敬礼。我们不动不摇站岗一个多小时,腰酸背痛不说,手臂举起放下、放下举起,少说也有上百次。 看来做一名保安并不容易。我们觉得,保安站在小区门口,首先应当留心可疑人员、保证人车通行安全,每一辆车进出都要敬一次礼,太累,也不太人性化。 志愿者:史善涛 地点:陕西南路888号汇景苑小区 在汇景苑,我主动请缨换上保安制服,站在小区门口,负责车辆放行和进出小区人员的登记。刚开始不熟悉,有时候对进出车辆多问了几句,结果招致一些业主的反感和白眼。希望小区业主不要高高在上,看保安的眼光要平等一些,多一些理解,这样当保安的才能“累并快乐着”,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邮局开在小区内 建议:还业主清静 志愿者:陈 娟 地点:中山南二路777弄东安花苑 “邮局把后门开在了小区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东安花苑的业主。每天凌晨三四时邮车在后门装卸,产生很大噪声;邮车、手推车、送报人员的自行车乱停乱放;投递人员随手乱扔垃圾,邮局正门口的绿化带变成了垃圾场。 我觉得邮局就不应该开在小区内,至少得关闭后门,还小区业主宁静与整洁。 志愿者:葛晓路 地点:桂平路58弄紫藤苑 在与紫藤苑小区相邻的商城里,中央空调成了摆设,店主们抱怨“生意难做”,“空调不开,太热!”两家棋牌室大白天已经人声鼎沸,6家保姆中介所人来人往,还有人在商城内开起宠物美容店,给狗洗澡后狗毛堵塞下水道,脏水溢到居民区…… 这一派混乱景象,与商城内123家店铺的“总管家”的“蒸发”有关。虽然历史问题说来话长,但我想为什么不给这123个“孩子”找个“新管家”?应当一步步让商城步入正轨。 维修资金短缺 建议:合理核定管理费 志愿者: 王懿辉 地点: 康健新村街道月季园 “18年过去了,物业管理费依旧是0.5元/平方米。”这是月季园目前的困境,“所以房屋大修工程,因资金短缺而一拖再拖”。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切身体会了物业两难的处境,建议物价局对老式商品房小区的管理费重新核定,使之更趋合理,以能维持小区日常运作的需要。 志愿者:李诚俊 地点:肇嘉浜路158弄云福大楼 开发商偷工减料,给云福大楼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这个小区电梯陈旧、水管老化、水质发红发黄。如今,房屋两年保修期已过,但又是由于开发商疏忽大意,不少居民未办理入户手续,更没有缴纳维修资金,造成了眼下的资金短缺。 停车挤占路面 建议:向周边小区借车位 志愿者: 傅酉亮 地点:田林十四村多层小区 田林十四村“停车难”的问题很突出,在幼儿园门口,车子的喇叭声,行人的抱怨声,声声入耳。这主要因为田林十四村建造较早,车位太少。我向物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减少小区绿化增加停车位,但也担心小区的绿化遭到破坏。 志愿者:沈晓岚 地点:宛平南路968弄藤王阁 “挤”,是藤王阁小区给志愿者的第一印象。藤王阁是20层的独立高层,仅有的路一半被划成了 24个停车位,车子之间挤得几乎连门都打不开,车体被刮花的事情经常发生。地下近300平方米的车库被隔成7间,停满了自行车。 看来,当初设计与规划上的缺陷,造成了现在停车难的局面。我觉得,业主与业主之间千万要相互理解,合理停车,别浪费空间,另外,物业向周边小区借用一部分空余的车位,也是不错的办法。 志愿者: 马佳鸣 地点:桂林西路88弄长虹坊 在半天的体验中,我发现小区内自行车停放也是问题。由于是老房子,原先的居民在楼内自建车库。新住户因车库饱和,只得停在楼外。这势必给小偷以可趁之机。我想,能否在小区内搭建统一车棚或将原先自建车库改造扩容,给居民一个放心呢! (参加本次体验式报道的志愿者还有龚媛媛、乐蓓静、卢秋燕、管诗文、周晨、冯承诚) 首席记者 晏秋秋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