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一三”事变第一枪

万中原


  “八一三”事变发生时,我12岁,住在南市城里,事变前两天就看到弄堂里的大人在一起议论,东洋赤佬在虹桥飞机场挑衅肇事,一大批军舰开进黄浦江,上海又要打仗了。到了8月12日傍晚,报童们叫卖“号外”,喊道:日本总领事发出“哀的美敦书”(时称洋泾浜英语的最后通牒),限我保安队24小时内撤出市区。喊得城里的大人小孩顿时恐慌起来。第二天,果真传来了虹口、江湾那儿这里打那里打的消息。原来是日寇七次侵犯,其第一次是上午9时15分,驻扎在北四川路底江湾路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现在仍可见到这座占地约30亩东西南三面环马路的高层建筑物),派出一小队日军,由横浜路推进,跨越淞沪铁路,冲入宝山路口,以机、步枪向我保安队开火,被我击退。

  战争,以第一枪为起端,牵住这个头,其后的发展变化也就容易知道。日军在宝山路打响的战争第一枪,虽还属于武装侦察性的前哨战,可正是企图在这一带打开缺口,向北攻我天通庵车站,解除对其司令部的威胁;向南直扑北火车站,控制交通枢纽;向西展开兵力,夺取当年租界区外堪称上海心脏地区的闸北。“八一三”事变的第一枪,表明中国无国防,自己领土上嵌着几个日本租界这样的“国中之国”,上海的国境线不在吴淞口外的东海上,而在当年称谓东洋地界(虹口日租界)与称谓中国地界(闸北)接壤的宝山路西宝兴路口。

  这第一枪,如同“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一枪,是旧中国屡经战争劫难的标志,但也吹响了全民族团结起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号角。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