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胡志刚


  从2000年7月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和筹办、亲身感受德国汉诺威和日本爱知世博会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2000年9月,我来到德国汉诺威,一走进世博会园区,好大的场面啊!我们的车开到离园区边门约一公里处,管理人员就让我们下车了。一看边上的停车场,有六层高,每一层都是满满的。为世博会特设的轻轨电车,每一列都带来世界各国的参观者。由于园区很大,不少人或蹬跑车,或借一辆电瓶车,穿梭于各个展馆间,好不热闹。不少展馆门口排起了长队,蜿蜿蜒蜒。这么多观众耐心排队等着看一个个展馆,足以说明世博会的吸引力。我在汉诺威期间,世博会每天接待参观者超过15万。而汉诺威只是德国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只有50多万。

  2005年,我于3月和9月两次参观了日本爱知世博会。比较汉诺威世博会,爱知世博会更具有时代感。爱知世博会将“自然的睿智”这个主题升华为一种理念,再融于世博会的每一个细节。爱知世博会园区建在一片山地上,主办方不用一颗钉子、不刷一滴油漆,修建了一条木头高架环路,只要上了环路,就能到你想去的展馆。这个设计是很富有灵感、也是很环保的。它没有改变世博园区的地貌,世博会闭幕后马上恢复原样。爱知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达2200万。

  现在不到1000天,就要看上海世博会了。上海世博会园区5.28平方公里,将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有7000万人次参观,其壮观场面足以给人们留下震撼的想象空间。

  世博会为什么能如此吸引人们?因为世博会集中了当今各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精华,不用出国,就可以在世博会周游世界,领略各国风情。世博会的魅力还在于亲身体验,我印象最深的是看爱知世博会日本馆。进馆后就是一个360度的球体,我站在这个球体的中间,上下左右全部是大屏幕,随着屏幕放映,从最高层的云端,一点点渗入到海底,最后还“进入”了地球的核心,再后来就“进入”了宇宙,有一种“上天入地”的感觉,我就像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在世博会上,运用这样的技术是非常多的。我曾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遗址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石碑,碑下是当时人们埋下的一个“时间盒”,预设的开启时间是6970年。它是一个内径为1米的球形密封容器。里面装满了用文字、照片和物品记录的1970年时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成就和轨迹。它被埋入泥土、被投入大海,随着人类文明的浪潮涌动。当漂流到6970年时光的洋面上,它将给我们的后人怎样的惊喜和思索?

  有了参与世博、感受世博的经历,给人生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我由此悟出:世博会就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世博会是属于全人类、属于历史长河的,因为她承载着地球人共同的现实和梦想。

  明起刊登一组《夏日读书》。责任编辑:贺小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