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日“火种”成今日“财富”
——闸北区打造“红色名片”教育激励后人
江跃中 肖旭锋


  闸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党和工人运动最主要的活动地之一,也是全民抗战的前哨阵地之一。昨日的“火种”已成为今天的“财富”。

  近年来,闸北区大力挖掘红色历史遗址遗迹的文化底蕴,打造“红色名片”。

  被誉为“上海的延安”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闸北留下了印迹:中共三大后中央机关所在地(三曾里)、 四行仓库、宋公园、邓中夏旧居、湖州会馆上海总工会、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四·一二”惨案流血地等多达39处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故居和陵园等,分布在闸北;其中7处是市级挂牌保护纪念地,占全市的十分之一。

  这些红色历史,让闸北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被誉为“上海的延安”。

  全力保护开发资源

  今年初,长宁区党校老师金慰昌,从闸北区中共三大后中央机关(三曾里)纪念馆里,获得了苦心寻找的“三大后历史影像资料”,填补了从一大到十六大独缺三大后这段时期中共活动资料的空白。

  闸北红色资源多,但曾经像散落在各处的珍珠,缺少一条串起来的主线,无法形成拳头产品,影响力有限。几年前,闸北区委提出,从对中共三大后中央机关活动地三曾里的保护、挖掘入手,全力打造“红色闸北”名片。经过区党史办等部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三曾里纪念馆的史料从最初的一张方位图、2000多文字,扩展充实到了360多张历史照片、1.5万多字的史料。

  没有好的活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难以开发,教育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在整理、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闸北区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载体:拍摄《红色闸北》电视片,作为党员组织生活的教育内容在全区推出;推出《三曾里的火种》报告剧,开了“党史在舞台上演出”的先河;在革命事件集中的宝山路上设立百米长的“永恒记忆”红墙;在青少年中开展寻访红色闸北主题活动;每年都组织党员看闸北,看历史……

  传播载体不断创新

  由于传播载体的不断创新,“红色闸北”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观看、参与和讨论。今年6月,由区文化局联手星火电影院推出的《三曾里的火种》报告剧,因舞台形象动人、故事精彩,在闸北掀起了一股红色潮。两个月,这部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连续演出29场,观众达到2.65万人。难能可贵的是,报告剧采取市场化运作,所有票子均由个人或团体自掏腰包购买,政府不出一分钱贴补。

  中共三大后历史纪念馆(三曾里纪念馆)今年1月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突破1.3万人。

  闸北区委书记姚海同说:“闸北正在大力规划建设现代交通商务区,回顾历史,重温传统,就是要发挥红色闸北以史育人的作用,激励大家发扬革命先烈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爱我闸北,兴我闸北’的行动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奋斗。”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肖旭锋

  评论 070813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