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乡游到水乡驻 江南古镇经营模式在悄变 任湘怡 沈敏岚 |
本报讯 (记者 任湘怡 沈敏岚)河流+民居+历史,这几乎是长三角各地江南水乡的统一模式。上周在本市召开的乌镇度假旅游产品推介会上,不少客商认为,充分挖掘自然旅游资源外,江南水乡需要走出新的经营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已故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重新认识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从周庄开始,古镇、水乡旅游逐渐成为热点旅游产品。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面目相近的水乡古镇的出现,这类旅游开始遭遇“瓶颈”。不少人甚至认为,古镇已死,靠水吃水的观光模式已经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乌镇西栅的开发,尝试的是全新的模式。”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介绍,东栅(乌镇一期)是传统的旅游观光,西栅则是休闲度假——以古镇元素为壳,以现代生活为核。从某种程度来看,西栅更像是一个水乡版的“新天地”。 “江南水乡,再也不能走十年前景点观光旅游的路了。”陈向宏曾这样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周庄也先后到各地推广“休闲旅游”产品,而朱家角也在斥资打造休闲度假中心。 “从目前情况看,不少游客都惊喜于这种休闲模式。”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高昱萍介绍,游客到古镇,不再看完就走,而是停留下来,融入江南水乡的氛围。不过,她也承认,整个旅游市场对江南水乡经营模式的转变还在认知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