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色垃圾桶试点遭冷遇,尴尬发问——
朋友,垃圾能否拣一拣?

郭剑烽

  ■ 小区里的四色垃圾桶遭到冷遇 杨建正 摄

  不久前, 红、绿、蓝、黑四色分类垃圾桶悄悄进入本市两个居民小区接受公众试用,这是本市市容环卫部门试点推行新一轮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然而,记者在跟踪采访中却发现,这两组“四色垃圾桶”在小区的试用中遭遇尴尬。究其原因,现有社区的硬件环境和公众的垃圾投放意识的不足,已成为阻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要因素。

  【老城厢】 

  基本上是生活垃圾 

  在黄浦区豫园街道侯家居委会,由于老式居民区的垃圾箱房开间不大,不能同时容纳四色垃圾桶,小区物业部门近日已经悄悄地将蓝色分类垃圾桶,放到了不起眼的垃圾厢房后排。

  居委会一位阿姨告诉记者,侯家居委会是典型的老城厢居民区,居民的节约意识很强,丢出来的生活垃圾中有价值的报纸、金属、可乐瓶等已经被挑出来另外变卖,再加上社区内常有收废品的外来人员翻拣,因此目前的四色垃圾桶中除了没有变卖价值的碎玻璃等物资之外,剩余的基本都属于混包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新小区】 

  居民没有分拣习惯 

  和侯家居委会相比,卢湾区瑞南新苑不但在社区硬件上更加完善,而且住户的总体素质也较高,封闭式的物业管理还有效杜绝了外来人员对垃圾厢房的侵扰。可在这样一个理想的试点小区中,四色垃圾桶的运行仍不顺利。

  在该小区,一位正将大包混装垃圾丢进四色垃圾桶的住户告诉记者,虽然他也知道四色垃圾桶的区别,可在真实生活中,能做到分类投放并不容易。其实,申城大部分居民习惯于把家里所有垃圾尽量收集在一个塑料袋内定时丢弃,到垃圾厢房投放时,更不可能拆开后临时分拣再丢弃。小区的清洁工也向记者证实,多数居民面对四色垃圾桶并没有做到主动分类投放。“居民一般会把垃圾袋扔到旧的垃圾桶里。”

  【多推广】 

  提供服务解决难题 

  记者获悉,市容管理部门已获悉四色垃圾桶遭遇尴尬的情况。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有关部门选择在两个小区试点四色垃圾桶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解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接受程度,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通过定时称重等工作,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数据,为上海正式推广四色垃圾桶作好准备。

  针对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市容环卫部门将联手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在试点小区加大宣传力度,并向居民提供更多的分类提示和服务来逐步解决。据透露,为更好地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容环卫部门近期还将选择两个不同的小区,投放四色垃圾桶进一步跟踪调研。            本报记者 郭剑烽

  评论 07081410801

    相关链接

  根据标识, 红、绿、蓝、黑四色分别对应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油漆桶、过期药物)、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瓶罐和其他玻璃制品)、可回收物(纸类、塑料、金属、织物)和其他垃圾(厨余、果皮、木竹、枯花卉、落叶、破碗)。居民应按照桶身上的图案、文字标识,先对家中的垃圾分拣后再对应投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