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故事】
信任危机席卷美容美发行业


  一些规模较小的美容美发店,受到消费者的质疑最多。其实,这些中小店主有苦难言,连连喊冤,说自己也是受害者。顾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6年前开出一家理发店,生意惨淡,2年前被迫关门,改做美容生意,依旧生存艰难,只能靠熟客维持生计。昨天,她在电话里对记者连倒苦水。

  “刚开始,我店里进的洗发水,都是些杂牌‘专业线’产品。没过多久,混不下去了,大多数顾客不买账,怀疑我的产品质量。那些连锁品牌店用的东西其实和我差不多,但人家有名气,还能坚持。”

  “我只好买最好、最正宗的‘专业线’品牌,比那些大店家投入更多成本,但是没用,我很快发现,像威娜、汉高之类的名牌,到处都有假货,啥人做真货啥人亏本,就算我用真货,顾客照样以为是假的。”

  “最后,我只好不用‘专业线’,改用‘日化线’产品,到大卖场买沙宣、海飞丝。没想到顾客还是不相信,伊拉怀疑我买的是桶装假货,夜里偷偷摸摸装到散装瓶子里的。”

  顾女士说,在她们这行里,诚信已经不值钱,信任危机十分严重。“老实人做生意,反而更难”。假作真时真亦假,当这场信任危机席卷整个行业时,杂牌、假货、暴利等一系列恶性循环随之愈演愈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