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可自己多流汗 不让丧家多流泪
——记夏日里的“人生终点站”服务
查敏杰 秦武平


  不是冷冰冰,而是心贴心,这是丧家对龙华殡仪馆员工的评价。在上海酷热的夏日里,殡葬服务人员尽己所能为“人生终点站”带来最后一程“贴心服务”。

  “阳光车队”随时待命  

  龙华殡仪馆的“阳光车队”队员每人手里必备一本“礼仪工作法”,从车队接送遗体到服务规范用语,“宝典”内都约法三章。这本行业“教材”的编写者是车队长宋为清。宁可自己多流汗,不让丧家多流泪,这是服务信条之一。馆内46辆业务用车,现在平均每天一辆车就要跑六七回,高峰时一天要出车15次,随叫随到。

  车队驾驶员有时也要上阵抬运遗体,倘若不了解一些家属奉守的传统习俗,还容易和别人产生矛盾。在车队工作了20年的王伟民说,大热天去高层住宅搬遗体,碰到住户不让乘电梯,只能两个人抬着遗体一层一层往下挪,常常手僵硬得发麻。不久前,车队内两个小伙子,猫着腰从闷热的老城厢狭窄的阁楼里抬下高度腐烂的遗体,两人轻移几步汗水已湿透衣衫。

  空调房内也会出汗   

  停放遗体之处,就是张宏伟工作20年的地方。偌大的屋子内,摆放着百来具遗体,虽然身处空调房,但他的额头依旧渗出了汗粒,照他的话说“活干多了就会出汗”。

  防腐整容技师张宏伟身材高大,但出手非常轻柔,小心翼翼干这种精细活,是对死者的尊敬。高温下的处理遗体要求更高,一不留神,遗体的皮肤就可能脱落,这是大忌。尽管没有逝者家属在旁监督,但张宏伟非常敬业。当天,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他,马不停蹄为20多具遗体更衣,而在他的工作组里,每天平均要为70具遗体服务。20年前,他刚踏上这个岗位,谈朋友时只能模糊地告诉对方“在民政局工作”。如今,许多人都知道龙华殡仪馆有个市劳动模范张宏伟。

  实习生 查敏杰 本报记者 秦武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