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站派出所来电……

陈一飞


  8月12日晚,一阵电话铃声,拿起话筒,对方报出要找的人就是我。脑子像计算机扫过自己认识的人,“谁呀?”“我是上海站治安派出所……”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何事?姓胡的民警同志在电话那头告知,我那一年前丢失的自行车找到了,让我最好挂了电话后马上就到派出所去一趟。我既喜又疑。我当时并没有报案啊,派出所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找上门来?我按照来电的要求,赶紧前往派出所。

  一路上,我在寻思。去年的2月,我刚买的这辆新自行车用了还没到3个月,便又被偷窃了。近3年内,我已丢失了3辆自行车。听听周围人的说法,如今自行车被偷这事,实在是不足挂齿。丢也就丢了,压根就没想过要重新找回来。不过,近来也时不时从媒体上获悉,公安机关也会举行什么被偷财物发还大会,其中也有市民领到丢失的自行车——这当然都是报案登记过的。可我,怎么回事?派出所是不是从自行车的钢印上寻到我的身份证登记,再找到我的家?反正要谢谢派出所,想着想着,派出所到了。

  进了坐落在上海站北广场的治安派出所,“公安文明”之风让我解除了紧张之心。我出示了身份证、购买自行车的发票,民警同志热情地帮我复印,我见到了一年多前丢失的自行车。我好奇地打听是怎么找到的。民警一番介绍。原来,在不久前车站附近的一条马路上,有市民发现这辆自行车放了很长一段日子,便报告了派出所,经再观察一段日子,还是未见人动过它。细心的民警就把这车带回派出所,一番调查,找到了车主。整个过程似乎简单,但内涵不简单。在派出所里,另一个民警指着经办人胡民警对我说,在派出所的工作中,这事可算是“芝麻”了,但一辆自行车放在马路上,能看出“苗头”,足见上海民警的明察秋毫之本事,同时也看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实际行动。

  踏着这辆失而复得的自行车,从上海站出发,一路上平添了感受几许——平安上海,正是有众多像胡民警这样的默默无闻者在为这座城市奉献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