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第B18版: 上海地产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购房“综合症”之 住不起
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董琳霞


  □本报地产评论员 董琳霞

  阶梯式消费是购置房产最合理的消费模式,然而对于陆先生来说,进入阶梯式消费的第二个阶段,小屋换大房时却遭遇了尴尬的局面。

  5年前结婚时,陆先生为和爱妻享受两人世界,在经济能力不算太宽裕的情况下,买下了位于中环漕宝路匝道附近的一套二手老式公寓房。“那时因为没有还贷压力,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陆先生还强调说,当初就住在中环漕宝路口,开车上班相对便捷。

  结婚一年后,陆先生喜得爱子,“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空间也显得拥挤起来。”于是再次置业,小屋换大房的念头在陆先生心里滋生。

  夫妻俩这次大花血本,卖掉漕宝路老公房后,贷款在浦东东城板块一名牌社区买下了一套145平方米的3房。前年交房后,夫妻俩耗尽积蓄把房子装潢一新,问题接踵而来。

  老婆喜欢会所饭菜口味、儿子爱在游泳池戏水、陆先生则隔三差五地约上邻居在小区球场打网球。看似小资又舒坦的生活其实都是建立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上。

  “品牌小区、样样俱全,连钟点工都是物业公司给你提供专业服务。”陆先生坦言,生活水平是上去了,但是费用累加后,每月入不敷出。孩子要入托,妻子工作变动,一切都在不安定中度过。

  “还没有计算我的应酬费、太太的美容和购物费,孩子的医疗费,每月支出已超出夫妻两人的收入总和。”陆先生回忆刚入住时的情形,神情无奈。

  为了降低生活成本,陆先生想尽了一切方法。

  先是把车停到小区周边的中央绿地,每月可节约500元,但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开车回家到达停车地后,还要步行10分钟才能进入小区;每月夫妻俩自己动手打扫卫生,节约400元;朋友聚会也自己动手烹调美食。即使这样,小两口入住近2年,还是没有什么存款。

  “今年股市火爆,本想存钱入市做点小投资,但终因囊中羞涩而放弃”陆先生苦笑说:“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

  望

  其实像陆先生的遭遇在上海青年置业中不在少数,有些购房者为了住房水平一步到位,在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下购入了房产,入住后才发现生活比买房前更艰难。有车不敢开,有高档会所只能看着别人消费。特别是一些节能环保住宅,其物业管理费一般都高于同区域同质楼盘30%以上,对于肩负着较大还贷压力的购房者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闻

  除了由于产品自身的特点而造成的居住成本上升外,一些项目周边配套跟不上也是变相抬高了生活成本,买了地铁房,但是等通车还要2年,每月工资换来的都是的士发票; 到最近的大卖场也要两公里,想找个合适的饭店宴请朋友却没有任何选择,种种尴尬让业主惊呼住不起。

  问

  对于这批“住不起”的业主,人们不禁想问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华丽的陷阱。

  开发商会填平这个“陷阱”吗?减少停车费显然不可能,调低物业费更不切实际,向小区周边“突围”,可这些高档小区云集的地区档次也下不来,所以答案只有“换房”或者背着这种焦虑硬挺下去。 

  切

  为了医治目前小区业主中存在的“住不起”顽症,业内“医生”有两点提示:

  第一:购房者在购置房产前先对自家的财产做周密细致的评估,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找出相应的地段和楼盘,要比找完房子再算价钱明智得多。

  第二: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尤为重要,收入(工资、银行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支出(每月的月供、物业管理费、水电煤电话、正常生活开支、娱乐教育费用等)。如果购房还贷支出只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下,应该是安全的。举例来说,家庭月收入5000元,每月的房款月供应该不超出1500元。但如果收入预期增长前景比较看好,也可以适当提高比例。

  陆先生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帐单

  物业管理费:近400元

  地下停车费:500元

  会所年卡:460元/月

  水电费:1000元

  每月保洁费:400元

  会所聚餐:1000元

  汽油费:800元

  养车费:1000元

  孩子入托:2000元

  还贷:2500元

  日常伙食:1000元

  总计:11060元

  物业费

  停车费

  水电费

  房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