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综合症”之 买不起 哪里有我买得起的房? 房蓉 |
|
□本报地产评论员 房蓉 “市场把我们教育得‘理性’了。”在一家IT企业工作的戴伟(化名)苦笑着说,“这几年,谈论房子真是件让人矛盾、痛苦的事——都期望房价能降,但期望归期望,瞧这架势,你说它还能降得下来吗?而且房子都那么抢手!所以现在挺不住了,心慌的厉害!”工作3年的戴伟来自山东,200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中间跳槽一次,薪水也由最初的4000元上升到目前的12000元/月。戴伟的女朋友袁红(化名)来自普通的上海家庭,目前在某网站做客服,月薪3000元。由于都到了适婚年龄,“买房”成为今年最大的事情。 今年春节刚过,戴伟和袁红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房源。“第一次选房就遭受特别大的打击。”袁红和戴伟将自己能承受的总价定在120万,首付40万。“这个价位按理选择面应该还算宽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由于袁红家住长宁,两人从网上查到长宁的1个新盘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单价17500元/平方米,有50平方米的小户型。当两人兴冲冲地赶往售楼处才得知此时只有单价20000万的大房型可售。 “经过那次教训后,我们杂志报纸买了一堆,不放过任何一条有效线索。但长宁的房子对我们来说太贵,选择面也少,还是浦东比较适合。但浦东房子一定要内环以内!”从4月至今,戴伟和袁红带着这种“内环信念”开始漫漫的寻房之路。“A楼盘小户型卖光了!B楼盘明年年底交房,时间太久,房租加贷款开销太大!C楼盘离地铁太远……不瞒你说,我们看了浦东不下20个楼盘,看一次,失望一次。小户型基本没有,大户型总价接受不了!” 戴伟无奈地表示:“做技术的加班很多,真的很累才做到月收入过万,我不喝酒、不抽烟、不娱乐,辛辛苦苦赚的钱到头来还是买不起房!”戴伟一脸疲惫:“其实付完首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算过,如果买下房子,每月还贷肯定快占收入的60%了。交房契税、装修、办酒席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而且如果孩子出生,实在是有点拮据。“我得承认我有着中产阶层的梦想,但我更加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高房价、大房型面前,别说中产,就是小资,也早着呢。”难道真的要穷尽一生,为一套房子而负债累累,给银行打一辈子的工吗?” 戴伟和袁红陷入深深的迷茫中…… ■ 望 “买不起”的焦虑更多来自青年人。房价一路快跑,上文中两个出道不久的年轻人囊中羞涩,越来越多的职场新人在远远超过他们购买能力的高房价面前,开始感到迷惘而无助:难道安分守己地勤勉工作,真的换不来一套房子吗?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工资的增长速度怎么也赶不上房价上窜的速度。 有人说,这种“购房焦虑”,20多年前在大城市里,诸如上海也曾看到过。不同的是,这次有更多的新上海人加入了苦苦寻觅房子无着落的队伍。与此同时,买不起不仅仅是首付问题,后面的连锁反应还有很多很多…… 闻 值得关注的是,戴伟和袁红热切期待的小户型房源供应十分有限,房价却不断上涨,这无疑在他们滴血的伤口上又撒了两把盐。今年上半年上海新增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供应比重只有10.5%,去年为15%,就连宏观调控影响最严重的2005年比重也高达20%-30%。更让他俩叫苦不迭的是,房价一直在节节攀升。且不说浦东内环以内的房子,连更为偏远的浦东三林,不少楼盘不到二个月就涨了三成。这些因素客观上加重了小两口的焦虑症。 问 (1)是不是每当看到或听到房产价格波动时,就会莫名四肢发冷,不经意落泪,口中还念念有词:“要跌的,要跌的?”是不是看到以前犹豫没买的楼盘卖的好之后,就会作出“捶胸顿足拍脑袋”状,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一样反复地责骂自己:“错过,错过,一再地错过”? 答:你说的症状和我完全一样,我眼睁睁地看着房价翻倍地往上蹿,又没有房子可以选,简直都快被逼疯了。 (2) 你这种症状持续多久了? 答:其实从去年就开始着急,今年4月上海楼市回暖以后就变得严重起来。 切 年轻人买不起房主要在于可供选择的小户型房源不足,尽管近期“90/70”政策后首批过关的小户型正式入市,但市场供给高峰会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因此戴伟和袁红可以稍微放松紧崩的神经,将目光锁定下半年,这样焦虑症症状会慢慢缓解直到最后消失。同时,千万不要让“一步到位”的想法把自己压垮,踏踏实实地先给自己一个小窝,再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把它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