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悬空饭

公输于兰 王震坤


  餐车刚出工作舱,所有被固定在各自座位上的人感官便开始活跃了。

  “coffee”、“咖喱”,小孩先叫起来,孩子的嗅觉比狗还灵敏;“红酒”、“苹果汁”,中年人虽戴着眼镜,但已经看好了餐车上自己想要的东西;“noodle”or“rice”?“noodle”!听到空姐悦耳温柔的询问,块大得挤在座位上很难动弹的黑老外也柔声细语地回答。这样五官并用的审美,让那些放在托盘里的食物看上去俨然是一道法式正餐。

  托盘里有一格格小格子,将每道菜隔开,餐具、胡椒粉、盐、餐巾纸、塑料吸管,还一定有玻璃纸和锡纸盖着的食物。飞机上专用的餐具都是塑料的,奇异的形状看起来很有现代感,仔细考量,几乎呈三角形的刀和短柄勺是为了能够夹紧胳膊肘,让刀叉垂直落在食物上,并且塑料的刀叉避免了对人体的伤害。飞机上的汤几乎都是凉的,所以放在食盘里的那个塑料咖啡杯应该好好利用,盛热茶或咖啡,餐前饮料只需用透明一次性塑料杯就成。

  有感觉的人都不会先吃玻璃纸盖的东西,里边是生菜或一块冷冰冰的蛋糕。锡纸底下才是要吃的那道主菜,热的烤鱼或肉,但会在几分钟里马上冷下来,所以得赶快吃。完了以后,有人无精打采地对付那块蛋糕和颜色鲜艳但味同嚼蜡的蔬菜,有人把玩盘底装饰用的菜叶(现在连这块叶子也已被一张绿色锯齿状的塑料纸替代了)。

  没有人会在狭窄窘迫的机舱里奢望豪华的一餐,可它永远是完整的一餐,它试图将分享、舒适与合乎体统的含义贯穿在一起,有一种与飞行相抵触的乡愁,所以美国航班有加州腰果,韩国航班有泡菜辣酱。可为什么,为什么最近坐一班国内的航班去日本,去的时候只有六个小核桃大小僵硬的小笼包呢?幸好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自东京回来的时候有鱼片和紫菜卷。同样是乡愁,为什么他乡的有暖意,故乡的反而寥落呢?置身金属机械里高空疾飞,周遭都是人,但每个人的内心是四顾茫茫的孤独。留下唯一印象的一道正餐,会在下一次坐飞机时被记起。

    文 / 公输于兰 图 / 王震坤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