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的理由 秦武平 |
食品涨价,是一个问题;价格抬高后多收的钱流进了谁的钱袋,这又是一个问题,也该关注。 有些行业和企业悄悄涨价,但也有高调喊涨,并大声说出理由的。但所谓理由,往往只是一个借口。最近,世界各国牛奶价格普涨,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牛奶涨幅惊人,提价者高调找原因却找到如此理由:“牛奶涨价是中国的错”“中国人将喝光世界牛奶”……真是耸人听闻,这无疑是想转移公众视线。要知道饲料价格上涨,才是造成全球牛奶生产成本上涨的主因。而中国进口的多为奶粉,它们在中国市场所占比例也并不高。消费者多付的牛奶钱有多少给了农场主?对这个问题,那些奶制品企业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实际上养奶牛者并未从中获益多少,奶制品企业“闷声发大财”。 即使高调申明理由,只要涨价,总不讨人喜欢。因此,有些行业和企业选择“低调”涨价。有的对涨价消息秘而不宣,比如下月一些调味品涨价,就准备悄悄行动,涨了不说,让消费者自己去猜测查证。有的则采用变相涨价法,同一产品换个不同规格的包装,做得专业点的就推个副品牌,“新品”定新价,这比直接翻新价码牌,更容易为市场接受。 只要老百姓收入普遍增加了,估计不管是明里涨价还是暗里提价,大家都还能理解。怕就怕涨价所带来的财富转移,使富者更富贫者益贫。许多农副食品涨价已多时,但很少听到哪位农民今年养猪养牛养鸡发了大财,反倒听说某地农民不愿养奶牛,因为牛奶收购价只提高了一点点,养奶牛依旧不合算。一些行业提出涨价理由时,也吹嘘是“扶助农民”,但多收的钱大多贴补给农民了吗?如果涨价的背后,是把收益“蛋糕”主要切给流通和加工环节,弱质农业不能得到足够“输血”,涨价潮还得再来一波。如此一来,怕更具有破坏性。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