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非公企业员工也有“后台” ——彭浦镇为“两新”组织服务到位 顾武 江跃中 |
民营企业上海冠松汽车维修公司日前在引进一外省市技术人才时,对方将解决其学龄儿子来沪求学问题作为加盟的重要条件,求贤若渴的冠松公司情急之下,向闸北区彭浦镇综合党委求助,综合党委副书记王宝福立即与镇文教干部一起,走访了几所学校,最终在万荣路小学为这位引进人才的孩子争取到了入学名额。 记者昨天从彭浦镇获悉,如今,“有困难,找综合党委”,已成为全镇近3000家非公企业2.9万名员工的“口头禅”。 修复平整坑洼路 沪太支路有一段200多米长的路段,因长期失修而坑洼不平,雨天积水难行,晴天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上海彭浦冶金辅料公司等5家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员工出行。 5家企业联名向综合党委写信求助,主管领导经实地查访后,协调有关部门设法解决。最终,镇政府投资近百万元,在短期内修复、平整了这段路。 开辟服务新渠道 由几个自然人集资组建的舒乐新开制衣公司,想通过推出为特殊身材居民度身定制时装的营销服务,走出效益不佳的困境,但苦于人生地疏,不知如何打开局面。 综合党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出谋划策,经过多方协调,并在区民政部门和各街道、镇的支持下,为企业开辟了在社区居委会发布“以居委会为地点,为居民量体裁衣、成品送货上门”便民服务信息的渠道,取得了顾客盈门的良好效果,企业的效益也上去了。 化解纠纷排忧难 非公企业中的普通党员、员工有了困难时,彭浦镇综合党委总是帮助排忧解难送温暖。近一年来,他们与镇劳动管理部门一起化解了10余起企业劳资纠纷,为47名员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近10万元。一些拿到被拖欠工资的职工激动地称赞道:“综合党委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特约通讯员 顾武 本报记者 江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