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医疗中心婉拒“换院打针”
92岁老伯为肾病打针每次要坐约一小时公交车
胡晓晶 徐初楚 周枫


  “去三甲医院看了病,为啥要趟趟回原地打针?大热天每个礼拜为打针要坐一个钟头公交车。”日前,家住宛南六村的92岁高龄老人陈老伯致电本报“夏令热线”,对这个影响他生活的“老大难”问题表示不解。

  陈老伯由于长期患有肾脏病,引起贫血症状,需要每个礼拜前往中山医院注射,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四五个月。陈老伯是孤老,家中有一保姆照顾,开始去打针还“打的”,可连续几次下来花费不小,只能改由保姆推着轮椅送上公交车。看病路上要花近一个小时,只因近在咫尺的社区医疗中心婉拒“换院打针”。

  市民政局“安康通”为老关怀服务系统的曹军证实,市民抱怨换院打针难由来已久,不少老人先后向他们反映过这个“老大难”问题。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由于病情需要长期定期打针,希望能够在三甲医院看病确诊,然后定期打针这类相对简单的操作就近在社区医院解决。

  那么,社区医院拒绝病人换院打针的事为何时有发生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社区医院药库里没有注射的药物,也担心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怕承担责任。另外,目前在上海市卫生局网站上可查的最近一次的规定显示,根据该局在1998年发布的“关于医院接受外院注射单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医疗机构对于外院开具的注射单,仅接受肌肉、皮内、皮下注射;生物制品、血制品除外;原则上经静脉治疗的应在原就诊医院进行。

  对此,静安区一些政协委员认为:“相对当前医疗环境及实际,这样的规定有些滞后。”目前的医疗体制应让病人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医院就诊,在诊断配药之后的一般治疗比如注射等,完全可就近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解决。这样的“放开”既方便了病人,又有利于缓解目前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和其他医疗机构的资源闲置。

  有业内人士建议,“换院打针”如今至少可以做到上级医院开具的静脉注射应被下级医院接受而无需再收取病患的挂号费和诊疗费。同时,在各级医院做好事故预防和抢救措施的同时,对高风险药品的静脉注射可制定一个统一标准,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另外,对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需要定期打针的,开辟三级医院和地段医院之间垂直接管的“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胡晓晶 志愿者 徐初楚 周枫

    评论  07081610601

    【相关链接】

  市卫生局关于医院接受外院注射单有关问题的通知

  ■ 各医院应接受外院注射单(生物制品、血制品除外)。

  ■ 各医院在接受外院皮内、皮下、肌肉的注射单时,只能收取注射费,不得另行收取挂号费、诊疗费。

  ■ 为保障医疗安全,原则上经静脉治疗的应在原就诊医院进行(治疗所需药品和注射液不宜带往外院使用)。若病情需要,病人可至就近的医院就诊,由就诊医院提供治疗所需的药品和注射液;特殊用药(化疗等药物)可由原就诊医院配制。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