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将延伸至小区 志愿者进住宅小区体验式报道有回音 晏秋秋 葛晓路 马婕 |
本报讯(首席记者 晏秋秋 志愿者 葛晓路 马婕)违法搭建,老小区停车位紧缺,小区规划不合理……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和近几年兴起的群租现象,怎样改善与推进?昨天下午,在徐汇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首次联席会议上,徐汇区建交委、规划局、税务局、绿化局、市政署、房地局以及田林、枫林、徐家汇、康健街道的分管负责人一起商量,对本报12日志愿者进住宅小区体验式报道中发现的问题作了回音: ■ 把“网格化”管理延伸至小区,方便政府职能部门及时从“网格化监督员”处了解到小区内的不和谐现象,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 在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跨前一步对“群租”采取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方法。把汇京嘉丽苑和丝庐花语作为整治的试点小区,给其他“群租”现象严重的小区的整治做一个示范。 ■ 全区六百多家中介公司签署“承诺书”,承诺不从事“群租”的中介活动。 ■ 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治理“群租”有法可依。 ■ 通过业主大会,适度调整绿化布局,开辟出部分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 ■ 在市政署、交警、街道和居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下,尝试开辟部分小市政道路或街坊道路,作为小区夜间停车的补充车位。但是涉及到管理、收费等问题,现在这一工作还在研究调研阶段。 ■ 在车位不足的小区内,一些业主以投资为主,购买了车位后并不使用,物业可以把这部分车位集中起来出租,收益归业主所有。 ■ 在新的小区内,违法搭建的苗头要遏制在萌芽中,防止其他业主跟风效仿,让“碍眼”的小房子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对于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由街道(镇)牵头,结合社区创建工作、旧区改造,逐年清理。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住户的文明素质,倡导以搭建违法建筑为耻的社会氛围。 ■ 区房地局要及时对附着违法搭建的房屋进行产权锁定,通过限制交易,使其自行拆除。 ■ 对于旧小区规划不合理,把邮局开进居民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今后的小区规划中引以为戒,通过合理选址、合理规划,给居民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