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专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娱乐圈

赵 凝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许多孩子对“刻苦”、“努力”这样的字眼儿是看不起的,一心只想走捷径。我连续两天看央视新闻频道的一个记实类节目,讲的是两个不同的孩子想要“追梦”的故事。奇怪的是两个孩子所在的城市不同,家庭环境为不同,但脑子里所想的却一模一样,都是所谓要炒作自己,然后要当歌手挣大钱。

  这使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当时所有年轻人都一窝蜂做起了“文学梦”。当时文学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有人因为发表了一篇小说,就从小县城调进省城工作,这样一步登天的机会,谁不想呢?

  如今已很少有人再做“文学梦”了。因为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况且现在人口流动自由,不要说去省城,就是去北京、上海也无需要什么人来调动,只需自己拎着个小包去就成了。

  故事里的两个追梦孩子,一个固执地认为,自己现在不成功是因为相貌不够好,所以他一心只想整容。我认为这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对一个男孩来说,有比容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谋生技能。这个想整容的男孩根本不可能靠唱歌养活自己,能当歌手只是他单方面的主观臆想,他的歌唱得很烂。

  另一个孩子说他一心想进娱乐圈,于是就去当骗子吸引媒体注意。孩子有这样幼稚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他的父母也说是因为他们没钱,要是有钱一定会把这孩子“包装”出来。孩子是浮躁的父母想要投机取巧心理的投影。那个父亲拍着胸脯对记者说,只要一进娱乐圈,他孩子身上的一切恶习全都能改掉。这显然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父母一心想要捞世界,自身就有赌博心理,他们以为娱乐圈就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世界,他们的想法在孩子那得到放大,孩子一心只想走捷径,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这样的孩子,即使削尖脑袋钻进娱乐圈,也会很快被人踢出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将自己或对或错的想法灌输给了孩子。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浮躁的一代,我想更多的应该追溯到他们的爸妈身上。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没有任何才艺,一心只想出名。这样的人,既使出了名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日本音乐人谷村新司曾经创作过550首歌曲。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一生创作过47部长篇小说,才和艺都是硬碰硬的东西。随着将来艺术越来越专业化,过去某些人靠一首歌混一辈子的事情,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