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见闻 ——黄华回忆录 黄 华 |
|
19.在国际国内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邓小平还提出,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应该一律平等,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而不应由一两个超级大国来垄断。”他强调说,“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假如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压迫和欺侮别的国家,全世界人民应起来打倒它。”这一讲话得到各国代表强烈反应,纷纷向邓小平副总理祝贺。我国周边国家的代表更是热烈欢迎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因为它有力地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毒害。 为期一周的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三世界国家以原料为武器,同帝国主义国家作斗争,使西方国家遭受持续数年的能源危机。第三世界的声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大大提高。 在纽约,小平同志还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这一时期,尼克松在越战失败后又陷入水门事件,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方除1973年削减驻台美军三分之一外,没有迈出新的步子;在实现关系正常化上有后退表现。基辛格在与小平同志谈到关系正常化时表示,美国正在研究实现一个中国的设想,但尚未想出办法来。这表明尼克松政府在水门事件缠身的情况下,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难题。 小平同志的这次纽约之行在国际国内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平易近人、求真务实和高效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抵纽约,就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除发表正式演讲外,还会见了几十个国家的外长。他召开内部会议,言简意赅,但指示明确。他在生活和饮食上没有特殊要求,住在代表团为他准备的第十层楼一个套间里。他晚间工作一般不超过12时,但每天早晨6时即起床,到屋顶的阳台上来回散步,思考问题。7时早饭后即开始工作,9时去联合国开会之前便批完了电报,看完了有关材料,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纽约开会的一周时间内,小平同志没有外出游山玩水。只是在回国前的一个星期天,正值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在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陪同下,到纽约郊区转了一下。据陪同的同志告诉我,小平同志外出时讲话不多,只是听介绍,看沿途景物。有时讲上一两句颇有分量的话。他说,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出去看看,才能了解外面世界;美国这个国家历史不长,对它的发展我们要好好研究。其实,在那时,小平同志已在开始思考如何借鉴外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了。 特别联大开得很成功。在小平同志离开纽约前有一次大家围着圆桌吃饭时,我问小平同志打算怎样花公家发给每位临时出国同志的3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零用费。他说他也不知这些钱能买什么,这时我说,您不是认为牛角油酥面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吗?20美元可以买许多个,回国可以送送人。他说,好啊。我即电告驻法国大使曾涛代买100个油酥面包交小平同志在回程经过巴黎时带回去,既新鲜,又易带。听说小平同志到了北京,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小平同志说,总理,我给你带来牛角面包了。总理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之后,许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和留学德国的同志如朱德、聂荣臻、李富春、蔡畅等都吃到了可口的牛角油酥面包。 我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时候,联合国的秘书长是奥地利人库·瓦尔德海姆。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月上任,至1981年12月3日,共担任了两届秘书长。1971年底,原先的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因病不能继续任职,经安理会协商同意,瓦尔德海姆作为唯一候选人顺利当选,接替吴丹担任了秘书长。1976年底,瓦尔德海姆的第一届任期已满,要求竞选连任第二届秘书长。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九十七条规定,联合国秘书长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委派之。1976年12月8日,安理会举行会议来决定对秘书长人选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