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8月2日那场大暴雨来临之前,大部分市民却没有接到暴雨预警。事关老百姓安危的预警信息缘何未能通过最现代的移动通讯手段及时送达?记者发现,灾害天气预警短信的发布问题上笼罩着重重疑云 暴雨预警信息也要赚钱? 黄普磊 李一川 |
疑云1 暴雨欲来几人先知晓? 8月2日早上,郑州大街上的人群、车辆像往常一样川流不息,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逛街的逛街,人们没想到,天气会马上突变。 当日上午9时许,灰暗的天空突然变得一团漆黑,“夜色”笼罩了郑州。正当人们感到惊恐不已之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市区瞬间成了泽国。这场40分钟的大雨让2人被卷进窨井失去生命,6人受伤,12条道路断行,政府有关部门初步统计,郑州市区1小时内直接损失上百万元。 “如果那天早上知道要下暴雨,我根本就不会让孩子再去听课。”昨天,郑州市民张先生仍然不无遗憾地说,8月2日上午,张先生的妻子骑着电动车带着3岁的儿子去听英语早教课,不料想被暴雨困在街头,虽然好心人及时相救让母子二人有惊无险,但大雨之中儿子还是患上了感冒。 “其实8月2日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提早知道,早上7时45分,我们已经发出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要求大家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9点15分时,我们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要求大家停止集会、停课、停业。”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培娟对记者说。 根据“河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要求: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等。 8月12日下午,针对8月2日当天是否收到预警信息,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对100位普通市民进行了调查。其中,80多位市民表示自己从未收到过暴雨预警信息,只有11位市民从不同渠道获得了这一信息。“我是暴雨下完后才收到的。”一位女士生气地对记者说。 “我哥哥平时做事谨慎,如果他那天接到黄色预警信号和红色预警信号,提前知道会有大暴雨,他就不会骑着自行车上班,也就不会死得那么惨!”昨天上午,在那场大雨中被冲到窨井中丧命的死者黄某的弟弟仍痛不欲生。 河南省移动通信公司早在2002年8月16日已与省气象局合作推出“灾害短信免费预警系统”,但如今众多手机用户为何一直到12点10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解除都未收到预警信息呢? 疑云2 红色预警短信发布缘何卡壳? 记者了解到,针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国家气象局和我省均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此规定,河南省气象台早上7时45分所发布的黄色预警信号,最迟也应当在8时30分左右开始传达到市民手机上,那为什么众多市民没收到这一预警信息呢? “河南省气象局很久前已和我们终止了合作。”河南省移动通信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所有的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都由隶属河南省气象局的河南华云公司负责发送。 “我们作出预警后,1分钟内就传给了河南华云公司。”首席预报员赵培娟说。 河南华云公司总经理赵战友对记者说:“8月2日那天,我们接到省气象台预警信号后就马上开始发送,但因为公司的技术限制,华云公司每小时最多才能发送给50万个用户,而仅在郑州市联通、移动的客户总量就在500多万户,如果全部发完至少需要10个小时,没有办法,我们就只能挑选重要的客户优先进行发送。交通、交警等一些重要部门的工作人员担负社会职责,我们优先给他们发送,其次,我们优先发送的是交费订制天气预报的用户。” “预警信息我们可以免费发送给所有的人,但在郑州市大约有43万手机用户(向华云公司)交费订制天气预报,他们肯交费订制气象信息,我们就认为他们是最需要气象信息的人,所以我们就要把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他们。”华云公司总经理赵战友进一步解释说,所以有很多人到暴雨结束时也未接到预警信息。 据赵战友介绍,目前全省预警平台有用户686.1万户,其中重点用户1.2万户,订制用户306万户,非订制用户378.9万户。“7时45分发布的雷电黄色预警信息,我们发送到172万用户时,又接到了9时15分省气象台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我们立即停止了原来的发送,立刻启动暴雨红色预警的发布,一直发送到暴雨停止也没有发完。当时发送总用户数60多万,其中,重点用户发了2042户,订制用户发了430468户,非订制用户发了206378户。”赵战友说。 疑云3 独家发送有说不出的理由? “河南华云公司是河南联通和河南移动的SP运营商,其短信发送权限速度都是有限的,如果气象预警短信直接交给联通和移动公司直接发送,发送的速度就会快得多。”河南一家移动通信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没有和我们签协议的单位,我们不会给他们发送预警信息。”气象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而签署协议是否要向气象局交费,该工作人员却没有向记者说清楚。 河南省气象局的说法遭到了不少市民的质疑。市民葛先生认为,气象局的种种解释只不过是华云公司垄断预警信息发送业务的借口罢了。 “预警信息必须要通过华云公司进行发送,而华云公司则要先向300多万户订制用户发送,仅发完这些订制用户就需要6个小时。”葛先生认为,通常情况下,6小时内暴雨早已开始,面对公众的这部分免费预警已失去其预警的意义。 “华云公司(对外名称为河南公众气象预警平台)虽然是隶属于省气象局的一个部门,但同时也是租用河南联通、移动等公司短信通道的SP运营商,是我们局最会赚钱的一个部门。”省气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联通等无线通信公司好比是高速公路,华云公司则好比是公路上的运货车辆,如果仅靠华云一家给手机用户发短信所用时间确实会比较长,但如果所有路上的车辆都去帮华云拉货,所用的时间就会加快100倍甚至更多,但问题的关键是货主(气象局)要允许(或政府强制要求)别的货车帮他拉货。”河南省一家移动通信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道理很简单,可河南省气象局的预警信息为什么不直接交给移动、联通、小灵通等通信公司,而非要华云一家“货运公司”为其承运呢? “如果这些预警信息都能及时免费向所有手机用户发送,那么很多人就没有必要再去订制河南华云公司的气象信息收费订制业务,这样一来他们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市民王先生认为,利用技术借口,“优先”发送重要的预警信息,实质上就是把预警信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收费订制业务出售,不交钱的人很难享受免费预警信息服务。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灾害天气预警信息这种公共信息在最短时间里传递给市民?如果再遭遇类似的灾害性天气,我们能否尽可能让市民远离危险、避免死伤? 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并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来!毕竟,公众利益至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大河报 (黄普磊 李一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