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专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
中国语言生活凸现五大热点

叶薇


  本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 叶薇)教育部、国家语委16日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汉字使用稳中求变,新词语及新用法大量涌现,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统计显示,现代媒体的用字情况同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字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调查得出的前2500高频字中,有331字是一级常用汉字表中没有的。2006年度使用汉字9231个,958字、12207条词语可覆盖90%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字母词语已成为汉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VS、NBA、GDP、AC、IT、MP3、QQ”等进入前5000高频词语。

  课题组对姓名用字的调查发现,起名用字求新求异,传统色彩人名与洋化人名同时发展。如“宇轩、子豪、子涵、浩然”四个名字已经进入北京市使用最多的20个人名排名。有人模仿西方姓名,名在前姓在后,如“奥迪锐娜王”。还有人将外文字符引入姓名,如“赵—A”,还有市民到公安部门申请改名为“@”。重名现象多,上海人姓氏排名前三名依次为“陈洁”、“张敏”、“张伟”。

  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目前中国语言生活出现五方面热点,分别是——

  ■ 汉语汉字的使用空前地受到社会的关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重视;

  ■ 多家媒体和单位共同组织了“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到14000多份;

  ■ 人名用字多样化;

  ■ 一些私塾读经学校兴起,中小学有关文言与白话的争论再起波澜。

  ■ 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的沟通、两岸的发展,对祖国统一语言文字非常重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