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层出不穷 游客远道而来 —— 中国皮革看海宁 宛偕 |
服装市场换季总在天气换季前早早展开,皮衣也不例外。去海宁购件皮衣鲜亮过个秋,成了眼下都市时尚女子关心的话题。这几天,上海、杭州、绍兴、温州等海宁皮革城的常客结队而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远在山东济南的一队队旅客竟搭乘飞机千里迢迢赶来…… 0.1秒钟产一件皮衣 这可真是个皮革世界。走进海宁中国皮革城,宛如走进一家庞大的“皮宫”,数以千计的皮革店铺布满了四个楼面,宽敞明亮的通道把这些店铺分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区域,皮衣、皮鞋、皮手套、皮具箱包、毛皮制品,其间既有闻名遐迩的国际品牌,也有大众青睐的普通产品,品种之多,花色之繁,让你目不暇接。若是你有兴趣浏览和选购的话,恐怕一天也走不出这座16万平方米的“迷宫”。 皮革城提供的数字更是让人惊讶不已。海宁平均0.1秒钟生产一件皮衣,48秒钟制成一套皮革沙发套,皮革服装产量全国第一,皮毛经营量占世界四分之一。2006年,海宁皮革业产值达160多亿元,占海宁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可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皮都”。 “雪豹”滚出了雪球 海宁是钱塘江畔一座小城,距离上海100多公里,何以崛起为“中国皮都”呢? 海宁人说,海宁历史上就是湖羊繁育基地,曾有“家家户户羊满圈,张张羊皮晒铺面”之说。早在1926年就创办了第一家皮革厂。上世纪80年代末,海宁有眼光的皮货商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求新求美的春天来临,于是推出了“雪豹”这个品牌的皮革。很快“雪豹”在上海南京路一炮打响,名闻整个上海滩。这给海宁的皮革业乃至当地政府很大的启发,上海的服装舞台上有机遇,于是决定把皮革业作为海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十多年来,海宁的领导换了好几任,可发展皮革业的战略没有变,即使是在皮革市场不景气的情形下,海宁人依然想方设法找出路。 品牌是无形的翅膀 无论是徜徉在偌大的皮革城里,还是漫步在繁华的海宁街头,常能看到熟悉的皮革名牌的身影。“雪豹”、“蒙努”、“三星”,这些老名牌不时映入眼帘,“白领氏”、“圣尼”、“诺之”,这些新的品牌也闪烁其间。皮革业的一些行家说,海宁皮革业如此繁荣,是与名牌迭出分不开的。 海宁皮革业乃至当地政府十分注意品牌的扶持和培育,把它看作行业最亮的名片,看作产品无形的翅膀。当地政府规定,凡获得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奖励10万元。这种注重质量的品牌战略赢得了消费者的垂青,也缩短了与国际高端皮革业的距离。驻沪60多个国家领事夫人连续三年参观皮革城,面对款式时尚、做工精巧的皮衣赞不绝口。 设计师海宁赶潮流 自2002年开始,海宁皮革城悄悄地发生了一个变化:全国越来越多的皮草设计师开始进驻海宁。最初,一些大企业聘请了自己的首席设计师,不断更新产品式样。没多久,一些设计师直接到海宁开设计工作室,为中小型企业设计产品,不少企业因此脱颖而出。设计师大多来自上海、杭州或北京,他们为海宁带入了时尚元素。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央视选择海宁举行了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2006年还举行了时尚中国大型系列活动,这也证明了海宁皮衣在全国的时尚设计领先地位。 皮革航母将启航 据了解,早在2004年,海宁市就提出了建设市区专业市场群的设想;去年底又编制了海宁商品交易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以皮革城为龙头的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长三角旅游休闲购物中心、皮革制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和国际皮革采购中心,到2010年,力争市场交易和综合配套区块总面积达到80万-120万平方米,市场交易额力争达到100亿元/年以上”的奋斗目标。 而在2005年,海宁皮革城的异地扩建,已让专业市场群建设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第一步。随后,二期皮革原辅料市场已于今年5月18日开业,鞋业广场和中国牛仔城将于10月开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同时启用。今年底一、二期工程建成后,总面积将达到45万平方米。 宛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