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扔在角落里7年的旷世珍宝 ——“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发现经过 梁云芳 刘媛媛 |
| ||
|
第五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近日在广西横县召开,横县博物馆从广西博物馆请回了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横县的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 横县71岁的苏振发老人看到这件文物时,感慨万千。1990年,这位老人把这件文物捐赠给了横县博物馆。 被冷落的“花瓶” 1980年,建筑工人在修建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楼时,在一个土堆里发现了一个图罐。罐高约30厘米,口径约20厘米,腹径约35厘米,底径约20厘米,图罐上的花纹清晰,上面画着几个手持兵器相互争斗的人物。可惜的是,罐口被推土机碰了一个长约10厘米的缺口,工人们随手把图罐扔在工地上。培训楼建成后,图罐被放到了楼后的一个角落里。 图罐静静地在角落里躺了7年。1987年的一天,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的高级农艺师苏振发和同事一起在培训楼附近散步,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图罐。两人只觉得图罐比较好看,并没有多想,同事把图罐拿回了家,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放在家里没什么用,就把图罐给了苏振发。 苏振发的儿子介绍说,罐子拿回家后,他和父亲一起用白石灰把缺口补好,又把它放在家里的神台上,当花瓶。家里人谁也没太在意这个好看的罐子,更没有想到这会是国家一级文物。图罐一直被苏家人当作花瓶使用,直到1990年。 “花瓶”原是无价宝 1990年,时任横县博物馆馆长的黎之光,偶然听说苏振发家有个图罐。黎馆长一看到图罐立即被吸引了,非常惊讶。 黎馆长初步确认图罐是古董,但还不能确认到底是什么样的古董。苏振发老人就把这件古董捐给了横县博物馆。之后,为了确认图罐的身份,黎之光拍了几张图罐的照片,托人请上海的一位专家鉴定。结果令所有人吃惊,这个被苏家人当作花瓶的图罐,是旷世珍宝——“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图罐反映的内容是“尉迟恭单骑救主”。 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消息传来,横县县委县政府给苏振发颁发了一本证书,奖励了200元。时至今日,苏振发老人仍难忘怀,他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壮举,我为国家、为广西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证书丢失留遗憾 时隔17年,苏振发老人又见到了“老朋友”,他指着图罐对观众说,这个图罐是我捐赠的。 苏振发的儿子向记者说,捐赠图罐的时候,家人并不知道这是个宝贝,后来得知这是国家一级文物,家里人心情都很激动。 不过,苏振发老人的心里有小小的遗憾:这些年来,几次搬家,当年的荣誉证书只剩下一个外壳,里面的证书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老人现在非常希望博物馆能给他重新发一张证书,弥补心中的缺憾。 记者了解到,苏振发老人已经写了一份书面申请,横县博物馆表示会尽力满足老人的愿望。 新华社记者 梁云芳 刘媛媛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相|关|链|接| 图罐里的故事 “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表现的是尉迟恭单鞭救秦王的故事。故事梗概为:隋朝末年,18路反王一拥而起。各路好汉,混战一场。最后,中原地区只剩下定阳刘武周、洛阳王世充、太原李渊三路人马,鼎足而立,各自率领一批猛将,连年厮杀不休。其中,太原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力量最强。有一次,李世民带兵围困洛阳王世充,王世充派单雄信为先锋,与李世民对阵。一天,李世民带十几个人去察看敌营,被单雄信的500兵丁包围。李世民势单力薄,兵器也没带,只能朝榆树林里逃去。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恭飞马赶到,只见他舞着单鞭,向单雄信直奔过去。几个回合,就把单雄信打败了。 横县出土的“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画面中头戴束发冠,身着战袍,手持长柄叉,已露败迹的骑马战将为唐将段志玄。紧随其后的驱马追杀者是单雄信,他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持矛。画面中一身着长袍,右手持鞭端坐马上,身微侧,似与后面的人对话者为秦王李世民。后为尉迟恭,他右手举钢鞭,左手握缰,策马疾驰而至(见左下图)。他头戴直角幞头,满脸须髯,铠甲外着战袍,一望便知是员骁勇彪悍的猛将。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仅有9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