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喜的《爵色苏联》 何亮亮 |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苏联老歌新唱的CD——《爵色苏联》,爵色者,爵士音乐也,绝色也,俄罗斯已经成为绝唱的老歌,在今日中国以爵士乐的方式重新演绎,听来耳目一新,其中韵味,难以言传,我还是试图以短文为之介绍。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遥远的地方、红莓花儿开、小路、孤独的手风琴、我问那棵树、黑眼睛、我心儿不平静、纺织姑娘、灯光、三套车、山楂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一共13首,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概或多或少都能哼出这些歌的旋律。 这些歌曲,是俄罗斯的传统民歌和苏联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今日俄罗斯几乎不见流传,除非为中国客人表演,或者是俄罗斯歌舞团、歌星来华表演。俄罗斯的老年游客在中国听到这些苏联老歌,竟有眼泪夺眶而出者,我曾亲眼所见。一个国家的民歌和老歌,在另一个国家如此广泛而持续地流传,这在世界音乐史上,是奇特的一页。我觉得这里固然有怀旧的成分,而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以及这些歌曲内在的动人和优美,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歌曲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广泛流传;此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歌曲从中国的媒体和舞台消逝,然而并没有从人们的心中消逝;在“文革”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知青,私下传唱苏联老歌,是那个年代“地下文化”(如手抄本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爵色苏联》。此碟有何特异之处呢?如果是中国歌唱家用中文唱,版本已经不少,无法有新的突破,且歌曲和诗歌一样,翻译是“递减”的过程,即使不懂原文,歌曲的韵味还是能够品味的;找俄罗斯歌唱家用俄语演唱,策划者或许也动过这个脑筋,但是困难重重:这只是我的猜测。 13首歌曲,全部是由蒙古的年轻歌手巴雅尔其其格(Bayartsetseg)演唱的,编曲和爵士乐队则是中国的音乐人。俄语大概也是这位蒙古歌手的母语,听过这盘CD的俄国朋友,在不知道歌手身份时,完全不相信是非俄罗斯人所唱。这也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俄罗斯歌曲,蒙古人唱,中国出品,中国人听。 《爵色苏联》CD的设计别出心裁,在本人的CD收藏中独具一格。随CD的歌词小册子是一本32开的小书,每首歌配以俄罗斯的油画,搭配巧妙,令人爱不释手,也可见策划者的匠心。 喜欢俄罗斯与苏联歌曲的朋友们,听一听《爵色苏联》吧,这是一个可以独自聆听,或三二朋友一起欣赏的精品,蒙古歌手的演绎充满现代感又不失原味,中国爵士乐队的演绎也令人惊喜。(《爵色苏联》,“普罗艺术”制作,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