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黑与白的撞击之声 马 季 |
读罢储福金先生的长篇小说《黑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掩卷之余,想说几句与这部小说并无直接关系的话。按照我对当下小说的粗浅认识,以及这些年的阅读经验,我的第一感觉是:《黑白》是一次“向内转”的深度写作。它的潜在意义还表明:一个具有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应该从自己的心里往外掏东西。与此相对应,这样做小说的作者是愈来愈少了。尽管可以这样解释,各人做小说的方法不尽相同,或快或慢是正常的,创作精力旺盛,一本接着一本地出书,并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是不是真的有表达的激情和欲望?是不是有丰富的积累和储备?如果问得再罗嗦一些的话,就是,到底为了什么去做一部小说?一个作家还是应该认真面对这些问题的。缺少这样的自省和自问,匆匆动笔写作,作品出来了就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无节制的、复制式的书写,造成小说数量浮肿、质量贫血,并直接导致阅读审美倦怠,已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 小说有自己的生成之法,虽有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却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作家以何种身份进入写作。比如《黑白》的作者储福金,小时候受父亲影响开始下棋,一下就是几十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棋局,见到过各种各样的棋手,“棋”在他的心中不说是完整的,也是足够丰富的。如果以感情为基点,“棋”也可以说是与他的人生血肉相连的。以此构成写作,应该是《黑白》的必然。 《黑白》是一部以围棋为核心的文化小说,但又不仅仅是写文化,还涉及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命运坎坷的人生,并客观呈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的落差。这是我对这部小说最现实的解读。如果延伸一些说,就要复杂一些。棋,作为文化,是一种普适性的存在,但对于棋手而言,则成为一种境界,最根本的是求其道。棋王这个称呼,便是对得道棋手的世俗认定。或者可以这样认为,棋局的变化多端与弈棋的常在之道,人生的一时之需与棋手的为“王”之道,两者相对应所产生的对人生况味的体察,才是这部小说的主旨所在。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在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荡时期,棋手的成长似乎更为艰难。如何成为“棋王”,并非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一个孩子通过弈棋成长起来,他所得到的人生经验,及其在自然而然中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才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每一次小的领悟,每一次棋力增长,都伴随着伤痛,这正是人生棋局的写照。当陶羊子最终成为东南围棋第一人时,他由棋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对功名利禄已经失去了兴趣,安详的心灵、平静的生活,家乡江南小镇才是他的归依。但未经人生奋斗,未尝苦辣酸甜,未有生死搏击,就无法抵达辉煌,更感受不到平淡的人生之美,这一切似乎是恒久的真理,却又是不可言说的艺术的神秘之源。储福金深得其味。 明请读一篇《有感于<经常吃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