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男人国 ——川藏边境父系部落漫记 钱钧华 |
|
5.男孩儿都是勇士 元老团的每个元老都是年长者,足智多谋、老谋深算是他们的特性。在我访问的众多元老中,没发现一个年轻人,优秀的年轻人可以是首领的最佳人选,也可以担纲勇士团成员,唯独不能当元老团成员,因为,年轻人缺乏的是经验。 访问期间我一直喜欢和一个问题较劲:既然把元老团的地位说得那么玄,而首领又是领头羊,元老和首领哪个权力更大些?大山岩地区存在着近百个独立的父系部落,也就存在着近百个元老团,它们之间关系的协调,若按现代人的视角也是比较复杂的。访问不同部落的首领和元老团,有多种说法,综合论之,有两种说法比较普遍。一是说元老团的权力比首领大;二是说元老团的权力仅次于首领。再三掂量,我更偏重前一种说法。 元老团的权力盖过首领是由其原始的组织原则决定的。所有当地的父系部落高层,都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单个的首领较之庞大的元老团就显得势单力薄了。无论首领多么有能耐,他一个人仅仅只占一票,而一个部落元老团的人数一般在5人以上。这样一种原始组织机构,决定了最终议事结果还是元老团说了算。 今天,我在采访一位首领时,他竟然指称部落大会叫做“元老团会议”。我知道,会议的召集人和主持人是首领,但元老团要“决定几件事情”。决定的几件事情里面,其中有一件就是总结、评议去年的本部落工作,审查去年首领所做的事情对本部落带来了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好处,要考虑撤换首领。只有评议出首领的工作做得好,今年方能由他续职。首领再对某个元老不满意,也无权把元老剔除出元老团,而元老团则直接能把文章做到首领的头上,元老之权力,可从中略窥一斑。 访问中得知这样一件事例:当地一个有名的s部落小青年和另外一个b部落小青年,彼此因口角产生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斗殴。本来,s部落的小青年和b部落的小青年是一对一地斗殴,后来s部落里又跳出来两个小青年动手把对方打败了。当地习俗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输”字,宁可打伤、打死赔偿对方,也不愿被对方打败之后接受赔偿。 s部落首领得知此事,主动找到b部落首领,提出给他们赔偿,毕竟是自家部落人以多胜少,让对方部落吃亏了。b部落首领当时一口气没顺,执拗地回绝赔偿,说我们也不是没有人,抽空再打就是了。s部落首领觉得事情不简单,就召开“库里亚大会”,把这件事摆在桌面上讨论。首领主张赔不主张打。而元老团们则稀里哗啦炸开了,纷纷说愿意打好哇,奉陪到底。 首领的意见是理性的,正确的,但却无法推行。s部落的元老团由6位元老组成,年纪最轻的52岁,年纪最大的67岁。人多气盛。举手表决的结果,元老团的意见通过,首领只能保留意见,只得按元老团的意见执行。当然,后来几经周折,事态又起了变化,再次召开“库里亚大会”讨论,形成新的解决办法。但由此足见元老团的地位和威力。 我能弄清川藏边境山岩地区男人国到底有多少个勇士团,却怎么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个勇士,因为,一则勇士是保密的,外人很难探明勇士们的真实情况;二则勇士是有级别的,分上中下三等。访问时上等勇士被提名,中等勇士侥幸被提名,但下等勇士很少会有人提及;三则勇士按年龄划分,年龄在15岁至30岁属青年勇士,是勇士团中最活跃的一群人,参加械斗、抛头露面的常为这批人,30岁以上的中老年勇士常年隐藏不露,报仇只限于山岩地区。 我曾询问过一个少年,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勇士。少年不解地答道:我们男孩儿都是勇士啊。原以为他是吹牛,过后知道,他还真没吹牛。的确,他们从小在受着多种教育的同时,更主要地接受勇士意识教育。按这个理论我试了一下,拦住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儿,问他是不是勇士。男孩儿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是啊。于是我知道,勇士是这块土地上男孩儿的通称,即天然的名字。问其姓名,他可能不回答你,但他肯定会告诉你,我是某某“戈巴”的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