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童白玉扇坠 俞家俊 |
|
◆ 俞家俊 儿时,每当夕阳西下,晚餐后,左邻右舍纷纷从家中端出几只凳子或躺椅,围坐一圈,在弄堂里乘凉,家中的长辈摇着蒲扇,“噗哧噗哧”地为稚子扇着凉风,一派天伦之乐的景象,那种惬意,现在想起来还是蛮留恋的。偶尔,不经意间,耳边飘过一阵打趣的民间俚歌:“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问我借,过了八月中。” 记得,家中曾使用过的扇子有多种:暑天,平时经常使用的有价廉的蒲扇,纸扇,折扇,客人来时便用鹅毛扇,绢质的团扇,偶尔,父辈兴致所至使用一下檀香扇,象牙扇。有一次父亲将一柄象牙扇,留在了五斗橱上,出于一种天生的孩童的好奇,我踮起脚尖,想悄悄地从橱上取下来,见识一下并玩一把,但,手中尚未拿捏稳,有一件东西拖着扇子,“咣啷”一声,掉在了大理石的地上,父母亲循声而入,随即捡拾起已摔坏的东西和扇子,母亲叹息着说:“玉扇坠摔坏了……”这是我第一次听闻,摔坏的竟然是玉扇坠,似懂非懂的我,吓得“抱头鼠窜”夺路而逃。 为了弥补自己闯下的祸,我暗暗立下誓愿:一定要找到与此基本相同的物件来补偿。 小时候的记忆,容易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在脑海中有所淡忘,直至完全忘却。触动我再次的忆及,已经是成年之后在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当看到“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一瞬间,勾起了我对玉扇坠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想起了曾经许下的诺言。 几年之后,我迷上了古玉的收藏,手边的藏品,日趋丰富,但总有一种歉疚,耿耿于怀,不时撞击着我的心灵。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一个极偶然的情况下,从一位朋友之处,得到了这件双童白玉扇坠。它,由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两个童子面带着微笑,在顽皮中透出些许机敏,虽小巧玲珑却盈寸,不知名的清代琢玉匠师给了他俩足够的生命力。当获得它的一刹那,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双童白玉扇坠至我手时,已经过几代人的盘玩,玉质越显温润,包浆自然到位,构思巧妙,线条流畅,娴熟的琢玉技法,使我领略到古代琢玉师的精湛技艺:两个孩童形象逼真,动态十足,大的孩子双手捧着一个盒子,小的稚童一手勾肩一手臂弯齐腰,两人双腿弯曲作行走状,一派愉悦的欢快景象。头面浑圆,梳着桃式发型,根根发丝历历在目。丰富的脸部表情,使人过目不忘,斜削的眼眶,用阴线刻画眼睛,高耸着蒜头形的鼻子,月牙形的嘴两边上翘含带微笑,一副天真活泼可亲可爱的动人形象。两个孩童背脊部各自镌刻有磬一面及铜钱一枚,意味深长地代表着招财进宝和喜庆吉祥。 爱玉的人常说玉是通人性的,我的经历不是最好的注解吗? |